陕西师范大学活用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思政课

慧聪教育网 2021-04-14 09:3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石峰千仞,苍崖壁立。陕西铜川照金薛家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旧址,经过近90年风雨洗礼,重峦叠嶂中,游击队驻地、红军医院、被服厂……仍诉说着不朽的历史故事。“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感受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对比当下,我们所遇的烦恼、挫折都显得那么渺小。”日前,在一堂“四史”学习教育实践课上,陕西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杨淑婷说。

2019年3月,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如何打造特色思政“金课”,让课程“亮”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思政课教师队伍“强”起来,陕西师大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歇。

走心“金课群”,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我有责任践行‘西部红烛精神’,朝着‘四有’好老师目标迈进,把青年习近平的榜样力量传递给千千万万中小学生。”即将毕业的公费师范生王娟选择从西部来,回西部去,刚入学的一堂课给了她不断前行的力量。

2017年9月,刚刚入学的王娟迎来了大学第一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沉甸甸的教材先“读厚”再“读薄”,青年习近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历练故事,从书中慢慢走到学生心中。

在陕西,革命故事说不尽,红色基因永赓续。2017年以来,陕西师大紧密结合陕西红色资源优势和学校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已先后开设了“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等4门特色思政“金课”。

“‘四史’学习教育理论讲座”课一经公布,每场300个名额就被“秒抢”,6天6场讲座,报告厅座无虚席,近2000人次参与,学生们跟着陕西师大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晓伟一起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2020年秋季学期开设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选修课上,学生们认真聆听殷一博副教授对延安精神的解读,不时记着笔记,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学校及时面向2019级、2020级卓越教师实验班公费师范生开设“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党史学习教育系列理论讲座”课,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我们要用活每一份红色资源,与时俱进地推动思政课建设,形成公共课和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适时联动、有机补充的‘集群’效应,在青年学子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力波说。

“百变”新课堂,浇灌思政魅力之花

从课内到课外、从线下到线上、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几年来,师生们一起打造“百变”课堂,使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发挥得更鲜明、更充分。

在延安,中共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师生们走进历史现场,重温入党誓词;在岚皋,学生们走向田间地头,了解脱贫攻坚新成就,思考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的这场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重大意义……回程的车上,课程微信群被学生们发出的“谢谢老师”“感触太深了”“老师们辛苦了”刷屏。一场场实践开展下来,课程内容入脑入心了,师生们的心也贴得更近了。

陕西师大还对4门课程进行全程录制,着力打造慕课群。其中,“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课在2020年4月上线“学习强国”,累计播放量已超两千万次。“红烛思政”等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引入,让“金课群”实现了课堂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多维联动和有机结合。

实力“师者团”,凝聚信仰的力量

一张大圆桌,一块大屏幕,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室,是思政课教师每两周就要相聚一次的地方。在这里,大家集思广益、碰撞火花。

“如何讲好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围绕“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的授课难点,教师们开始了热烈研讨。“课要上好,内容为王。课前说课、课堂听课、课后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每一堂干货满满、精彩纷呈的‘金课’,都是这样慢慢‘磨’出来的。”刘力波说。

陕西师大73名专任思政课教师中有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全国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获奖者”等都名列其中。备课会上,卸掉光环,他们把每一堂课都当成新的起点。

在建强现有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同时,陕西师大高度重视中青年骨干思政课教师培训工作:吸纳优秀的研究生作为助教,激活课堂动力,还结合学校对口支援工作,重点与新疆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加大思政“金课”辐射范围,在交流合作中提高队伍素质。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强大信念,已在我们思政课教师心中深深扎根,正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任晓伟说,未来,学校将按照“大思政”的建设思路,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