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跨入普及迈向一流

慧聪教育网 2021-07-02 09: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高等教育 跨入普及迈向一流

黄冈师范学院学生表演原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大别山红色薪传》。本报记者 单艺伟 摄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949年 0.26%

1979年 2.07%

1999年 10.5%

2009年 24.2%

2019年 51.6%

高等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历经曲折而奋起,不惧改革阵痛而前进,上下求索、砥砺前行,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长,国际影响力稳步扩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极为落后,高等教育相当薄弱。1947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仅为15万人,按当时全国4.7亿人口计算,每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学生仅有3人。到1949年,我国高等学校数为205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11.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0.26%。1998年,我国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仅仅4年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15%,进入大众化阶段。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用短短20年的时间走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几十年甚至百余年的发展道路,实现了规模上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出国留学方面,1950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仅有35人。2019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到70.35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输出国。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进入21世纪,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国家间文凭、学历、学位认证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1230个。在引进国外一流大学来华办学的同时,我国高校也积极走出去,在国外开办了100多个本科以上的海外办学机构和项目,并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合作交流关系。在学位互认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国新签订了11份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累计覆盖54个国家和地区。

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1953年,当时的高等教育部提出,要贯彻“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文教工作方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环节。随后,我国将“督导评估”作为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的有力抓手。1990年,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999年,“教学质量”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并提出,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此外,这一时期我国还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提高高层次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高。

进入21世纪,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严把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专业设置、教材建设、教师素养等关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升级。一是制定颁布教学质量标准,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涵盖全部12个学科门类、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5.6万余个专业点。二是专业认证质量实现国际实质等效。我国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认定通过。教育部启动实施一流专业“双万计划”,推进专业认证全覆盖。三是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一流课程“双万计划”遴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118门,全面示范带动高校本科课程建设。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教育部组织召开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五是拔尖人才培养进入2.0时代。我国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在17个基础学科实施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首批布局104个基地,为提升国家硬实力储备战略人才。六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面展开。

“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内涵式发展步伐加快

2021年4月19日,主席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开拓视野、兼收并蓄,扎扎实实把中国教育办好。

我国高等教育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引领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主动与国家战略对接,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高校建有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聚集60%以上的全国高层次人才,高校两院院士在全国院士总数中占比超过40%,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外,高校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不断提升,2016—2019年,高校服务产业、企业和社会需求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总额超过2100亿元。2019年,全国高校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3万项,较2016年增长45.1%;合同总金额67.5亿元,较2016年增长34.3%。“十三五”期间,高校科研支撑了280万硕士和30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继“211工程”和”985工程”后,“双一流”建设是党和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国家战略。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清华大学考察时,主席也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经过百年洗礼,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从数量发展型转向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更加清晰。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