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撬动教育发展,高科信创产业学院培养英才

慧聪教育网 2021-08-27 15:45 来源:新媒体

用技术撬动教育发展,高科信创产业学院培养英才

【慧聪教育网】2021年以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的指导与支持下,中国高科集团积极在信创产业方向上深化产教融合,与多家高校共同探索“信创+教育”领域产业学院建设模式,标志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落实国家信创发展战略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信创人才培养进入加速阶段。

信创加速推进落地产业瞄准人才发力

在国际环境发展的大背景下,针对安全可控,政府有关部门提出“2+8”体系,即党、政两大体系和关乎国计民生的八大行业:金融、电力、电信、石油、交通、教育、医疗、航空航天,都需要安全可控。国内信创产业的发展也遵循着同样的思路步骤。近两年,国内党政、电信、电力能源、金融等央企、国企频繁落地信创领域大项目合作,也预示着信创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以金融、电信、电力为代表的行业信创接棒党政信创,通过规模化招标推动业务产品落地。

信创计划的加速推进,为信创人才生态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现实产业场景,对于正在推进中的信创工程而言,应用、开发、集成等人才更为紧缺,国家和地方政府也越来越深层次的意识到人才是信创产业发展的关键。从2019年开始,全国各地的省级信创基地、信创产业联盟、信创适配验证中心等等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在“政策+教育”双轮驱动下,为中国信创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时期”做好了充分准备。

用技术撬动教育发展,高科信创产业学院树立标杆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列为重点工作之一,作为科技创新重要领域的信创产业也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为响应党中央号召,相关部门、各地政府展开积极布局,多省市相继发布各项政策以扶持信创产业发展。《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办法》提出“从培育奖励、成长奖励、信创精英奖励、平台奖励、应用奖励、基金支持、活动补贴等七个方面进行扶持,推动信创全产业链条要素整合优化和产业生态体系重构”。《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也在“培育壮大数字基础技术标杆企业”部分提出,“聚焦高端芯片、硅光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开源技术、人工智能关键算法等关键技术,培育一批自主可控、产研一体、开源开放、软硬协同的标杆企业。”

2021年,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与中国高科集团共同立项“高科信创英才产教融合计划”(简称“信创英才计划”),联合信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推进信创教育生态建设及规模化的信创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一批全国性及区域性的信创教育服务平台、信创产业学院及新创实训基地。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指引下,在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的基础上,中国高科集团将“信创+教育”理念融入产业学院的建设中,已与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达成共建高科信创产业学院合作,携手共建信创方向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中国高科集团将致力推动全国信创教育生态建设,组织建立信创英才产学研联盟,举办全国信创人才培养大会、组建信创教育专家委员会和师资平台、组织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技能大赛并提供新创职业能力培训和认证服务。

信创产业学院打造“M+1+1+N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

信创英才计划秉承“M(信创产业资源)+1(信创产业学院)+1(信创实训基地)+N(信创人才服务)”的思路开展区域性信创人才培养服务。区别于传统校企合作模式,高科信创产业学院将推行真正的校企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产业学院管理机制,由中国高科集团、院校和信创企业联合成立产业学院理事会,由中国高科集团和信创企业的产业专家组成产业服务指导委员会,邀请来自一流高校或教育研究单位的教育专家和合作院校教学管理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而形成深度产教融合、全面校企合作的格局。

通过融合中国高科集团教研中心、高科教育发展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的科研教育资源,同时引入信创产业资源,并将其凝聚转化为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师资资源、实习实训资源,培训和认证资源,高科信创产业学院能够打通产业链、知识链和技术链的壁垒,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及校企双师团队,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兴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端到端的OBE人才培养闭环模式改革。

为培养学生多元化能力及素养,高科产业学院打造了良好的学工管理体系,关注学生职业素质提升,提升班风学风建设,建立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校企合作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为其他院校建设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为一体的信创产业学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致力提供人才培养到人才就业的专业化人才生态圈,以期为国家信息技术领域培养大量优秀的应用型信创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新发展格局打造内生动力和创新引擎。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