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结合融入教育全过程,支持高校设立健康教育学院

慧聪教育网 2021-09-06 08:52 来源:教育部

【慧聪教育网】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9月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意见》提出,要把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目标和评价标准,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中小学校每学期应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

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意见》具体落实工作。他指出,近期将出台大中小幼健康教育大纲和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另外,为了帮助各地各校开好健康教育的课程,将组织专家利用信息化手段去发布相关的课件和信息化资源。

中小学每学期应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

总体上,《意见》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夯实卫生工作基础、加强组织实施三方面列出建议。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要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完善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健全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机制,纳入教育评价改革。

明确健康教育内容,构建分学段、一体化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修订《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把预防新型毒品等毒品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程,落实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任务,加强青春期、性道德和性责任教育。

落实课程课时要求,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鼓励普通高校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师范类、体育类普通高校应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和教法课,中小学校每学期应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

保障食品营养健康,学校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学生膳食营养监测,实施学生营养干预措施。

增加体育锻炼时间,严格落实眼保健操、课间操制度,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学校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达到80%,2030年达到90%。

支持高校设立健康教育学院

夯实卫生工作基础方面,鼓励学校成立健康教育中心,2022年,中小学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70%,2030年达到90%。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支持高校设立健康教育学院,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实施学校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建立定期轮训制度,把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重要内容,纳入“国培计划”。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师、校医和保健教师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完善校医等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准入、职称晋升、待遇、评价和激励机制。校医参与学校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值班值守等计入工作量,依标准核发薪酬。

加强组织实施方面,各地要强化考核,把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纳入学校督导评价体系,加强督导检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