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红色教育在课堂上扎根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领航100·江苏篇
编者按:江苏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雨花台烈士陵园、周恩来纪念馆、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这些闪烁着革命光芒的红色地名,引领人们再次追忆那些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如今,江苏大中小学充分发掘宝贵的“红色财富”,让学生在重温红色历程中传承革命精神,汲取不断奋进的红色力量。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八十二名指战员,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为掩护刘老庄当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浴血奋战直至牺牲……”这样的开场白,已经融入到淮安市刘老庄中心小学校长庄毅的血液里。每一个新学期,他都会向学生宣讲刘老庄连奋勇杀敌、以身殉国的战斗历程。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也是该校学生最常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到每一个孩子的血脉之中。
今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五(8)班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回信,希望他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我们都是收信人’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引导中小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淮安市教育局局长皇甫立同说。
以“学习”为要
激励学生“立壮志”
坐落于淮安市淮安区的新安小学,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于1929年创办。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1935年10月,该校组建了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宣传抗日救亡主张。他们每人一只背包、一双草鞋,运用文艺武器宣传抗日,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经历了血与火的锻炼与考验,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宣传劲旅,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高度赞扬。
在学校的“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内,保存着240余幅图片、150余件实物,这些宝贵的资料,既是新安旅行团的历史见证,也是学生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素材。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学校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学生代表赴镇江、南京、安徽等地,寻访新旅活动旧迹、陶行知纪念馆,采访新旅老团员,与陶行知、汪达之家乡学校开展结对共建,重温“新旅”感人事迹,展现“新旅”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
“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重要回信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立德树人初心,将其转化为推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强大动力。”淮安区委书记张笑说。
按照淮安市“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我们都是收信人”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淮安各地各校积极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内容进课堂,融入到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其中,把党史学习教育、周恩来崇高品质和“新旅”光荣历史传承列入全市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内容,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紧扣“六一”“七一”“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
淮安市周恩来小学校长管晓蓉告诉记者,学校通过内容丰富、仪式感强的课程、活动,让“新旅”精神可感可知,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耳濡目染中传承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淮安市已经形成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的党史知识学习新环境,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淮安市教育局副局长谷玉红说。
以“教学”为主
精心上好“三堂课”
“1946年春夏之交,回归热和霍乱等疫病在边区蔓延,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苏皖边区政府和华中军区司令部颁布紧急防疫令,及时制定了防疫实施方案,动员一切医疗力量,掀起广泛的扑灭灾疫的群众运动……”前不久,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邀请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馆长马兆勇,走进学校课堂,为学生们讲述了那段重要的红色历史。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学校在课堂上做足文章。今年秋季学期初,该校各学科教研组聚焦红色主题,系统梳理学科内容,整体规划教学过程,让红色教育在课堂上扎根。“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开展了红色课堂教学100余次,覆盖所有学科和全体学生。语文学科聚焦26篇革命题材类课文,挖掘课文中的红色教育元素,渗透革命文化教育。”副校长史建安介绍说。
盱眙县黄花塘镇是革命老区,1943年1月到1945年9月,新四军军部驻扎在黄花塘长达两年八个月。这段革命历史成为了黄花塘镇中心小学的教学资源。校长刘义军介绍,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深刻理解铁军精神,人人善用铁军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深度发掘德育课程,以实境课堂作为主导,开展创建“铁军班”、争做“铁军娃”主题教育活动。
淮安市始终把课堂作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为全市中小学生精心设计了“三堂课”。“本土党史课”:开发《淮安党史概述》《中华小号手》《人民的总理周恩来》等红色课程9节,所有学校实现课程设置100%全覆盖,全市每名学生至少学习3节课程。同时,录制30节党史微课在中小学校广泛播放。“党史宣传课”:创新实施“百名书记领衔千堂党史思政课”工程,推出百节党史“课程库”,全市千所学校千名党组织书记用好“课程库”、当好“主讲人”,分别在所在学校宣讲。“内容渗透课”:优化课程设计,推动学科渗透,举办全市“党史进课堂”大赛,评选41节优质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同时积极构建“嵌入式”党史学习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模式,将百年党史与历史、语文等课程相渗透,提高教学效果。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中小学校共开展“三堂课”2万余节,覆盖全市中小学生64万余名。
以“活动”为媒
着力提升“融合度”
今年7月,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淮阴中学开展了探寻伟人奋斗足迹的活动。该校“周恩来班”的学生们先后来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上海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等地参观,并在途中举行了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撰写心得体会等活动。
“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勉励为强大动力,在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教育中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让青少年更好地走进历史、触摸历史、感悟历史、铭记历史,促使他们成长为民族所需、心系中华的青年一代。”淮阴中学党委副书记孙勤说。
今年以来,淮安区教育体育局践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组织万名青少年走出校门,深入社区、工厂、农村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奔赴北京开展航天科技研学活动,完成了一次知行合一的学习教育,并从350多篇调查报告中择优汇编了《淮安区青少年百篇社会调查报告》。
“我们希望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们,能通过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近历史、激发思考、传承精神。”淮安区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孙青说。
据介绍,为让党史知识真正“活”起来,淮安市构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社会“大课堂”,推出了9条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线路、7条青年学习社线路,引导青少年实地探访革命遗址遗迹,用脚步绘制红色地图、感悟党的历史。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打造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综合体系’,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使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皇甫立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