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迎来强监管,但国际教育不会消亡

慧聪教育网 2021-12-29 13:50 来源:互联网

【慧聪教育网】“双减”、“实施条例”、“公参民”、“5%”,让我们在蓬勃滋长之后,感到了一丝微凉;而面对这一凉意背后的“教育公平”、“职普分流”、“教育对外开放”、“教育现代化”,我们更知道这场微凉的意义,知道时代赋予我们的期望。秋风之来,不为摧折盛夏,而是激出草木最澎湃的生机,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过去的这一年,我们经历了许多,有倒闭、裁员、转型发展,有观望、犹疑、做出抉择,有焦虑、绝望、也有重燃的希望。回望来路,我们仍会承认这是“过去最坏的一年”,却不会再说将来如何——一个时代落幕之后,“将来”就是“已来”,我们仍将怀着希望向前。

值此年终之际,国际学校在线为您梳理分析了2021年影响民办教育行业的大事,展望我们的前路所在。

民办教育迎来强监管,一个时代已落幕

今年是各项民办教育政策密集出台的一年,多套政策形成组合拳,充分展现国家重塑教育生态、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标志着民办教育迈入了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关键词1:实施条例

历经多次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终于于5月正式公布。新《条例》对现行条例作出了全面系统的修改,突出强监管、强公益属性,学校营利、非营利性质的分叉路口也正式铺就,备受关注的“关联交易”问题也靴子落地:《条例》明确,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可以存在任何关联交易。

关键词2:5%

如果说《实施条例》还在大家的预期之内,那么《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的出台,确实引发了民办教育行业的震动。

《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的核心是“控增量、减存量、调结构、抓党建、促规范”,提出原则上不得审批设立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控制民办学校在校生规模,并对民办学校招生、课程、名称、财务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规范。

随后,安徽、四川、湖南、江苏、河南等多地纷纷出台配套的实施意见,个别地方提出将民办义务教育的在校生比例“省域控制在5%、县域控制在15%”。

由于多地不再发放新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许多已经拿到土地、准备建设,或已经建成、亟待开学的民办学校,纷纷暂停工期或暂缓开学,还有一些公参民学校也停办或转为公办,这也导致2021年9月新开学国际化学校仅41所,同比行业增长率仅有3.2%,创历年新低。

据国际学校在线统计,广东、河南、浙江、上海、河北等省的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比例均超过了14%,广东甚至达到了22%。可以想见,实现《意见》提出的压减比例,政府、学校、家长、学生,都将面对不小的挑战。

民办教育迎来强监管,但国际教育不会消亡

关键词3:公参民

8月,《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出台,意味着“公参民”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通知发布后,各地纷纷行动,重庆率先开展大规模“民转公”改革;随后,四川眉山天府新区恒邦嘉祥外国语学校在即将开学之际通知家长学校转成公办,成为四川首个“民转公”案例,备受舆论关注;而宿迁洋河中加学校成为第一所民转公国际化学校、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中学整体无偿捐给政府,也引发了行业的担忧和震动。

“民转公”也带来了大规模的学校更名,如河南洛阳5所国际学校进行了更名;广州有超过25所学校集体更名,还有深圳、天津等地的部分学校都变更了名称。除了“公参民”,《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的规定也对校名做出规范,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名称中不得冠有‘中国’‘中华’‘全国’‘世界’‘国际’‘全球’等字样。

事实上,“民转公”针对的仅是“公参民”、或不符合“六独立”原则的学校,其他合乎规范、独立举办的民办学校不会受到影响。

有的“公参民”学校,在公办学校退出后,也仍保留了民办性质。比如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原本是一所“公参民”学校,现已更名“佛山市顺德区东逸湾实验学校”,实现“六独立”,转为了民办。再如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也已明确更名为“西安滨河学校”,办学性质由公参民转民办。

关键词4:双减

2021年最引人瞩目的教育新闻莫过于“双减”政策的落地。

教育培训行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地震。新东方关停中小学业务,裁员4万人,俞敏洪转型直播农产品带货;好未来中止K9学科培训业务,裁员2万人;精锐教育倒闭……头部如此,行业可想而知。诚如俞敏洪所言:教培时代结束了。

“双减”政策也对国际化学校造成影响。由于历史原因,不少民办高中选择通过申请培训机构许可证的方式进行办学,但“双减”政策要求不再发放培训机构许可证,所以学校只能申请民办高中牌照,这也会导致中国学生都要办学籍,以及在籍的学生都要参加中考。

2021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遏制教育资本化,推动教育公平,规范民办教育,都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规范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更好、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各项新政策的出台加速了民办教育的洗牌,重构了民办教育的生态。这是一个暂时的寒冬,也将带来全行业的重生。

国际教育不可能消亡,也不会被替代

与“双减”相伴,一批支持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政策出台,显示出国家在控制学科类培训、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推动教育提质增效、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正能量”。

同时,民办教育规模受到限制,缩小的市场容量加剧了民办学校的竞争,走差异化办学、特色化办学之路,成为民办学校求存图强的关键一招,而国际化教育,正是差异化、特色化的重要策略。

西郊利物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中认为,规范、优质都可以定制,但是特色恰恰是国际化学校必须追求的优势。学校有没有独特的东西,能否做到不可复制、不可代替,才是吸引家长和学生的关键。要坚定实施多样性、特色化、差异性办学,真正形成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满足社会对优质个性化教育的美好追求,才是民办学校的立身之本。

更重要的是,从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长远视角出发,国际教育不可能消亡,也不会被替代。

首先是政策上,我国教育领域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的宏观战略不会变。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中国对外教育开放是持续性的、长期性的。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加大中外办学改革力度、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做强“留学中国”品牌、向国际社会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推广中国特色国际课程等方面的具体规划和要求。

今年新任教育部部长的怀进鹏在不同场合表示,中国政府将坚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继续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继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继续支持出国留学,提升来华留学质量,各国应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和跨文化沟通教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互学习、交流互鉴的平台和机会。

其次是需求上,不论是出国留学还是高质量教育,社会对国际教育的需求都没有变。

即便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叠加疫情冲击的当下,出国留学仍是许多学生的重要选择。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首席财务管理杨志辉认为,国际教育虽受疫情影响,但“真正放弃出国留学的学生比例可能还不到10%”,因此在受“双减”影响,关闭超百亿规模的K9业务后,新东方也仍将国际教育视为未来发力的重要业务板块。

2021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也显示,2020至2021学年,美国大学在读国际学生人数减少了15%,在读的中国大陆学生人数下降14.8%,但依然是美国国际学生最大生源地,占在美所有国际留学生人数的35%。

另一方面,国际教育并不只是出国留学。对许多追求教育质量的学生和家长而言,选择国际化学校,就是选择先进的教育理念、前沿的教育实践和开放的教育环境,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浙江省发展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田光成指出,国际化教育不是仅指国际升学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孩子考全球前多少名的学校,这是狭隘的国际化;广义的国际化应该既包括国际升学教育,也包括国际文化理解能力教育,职业素养国际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国际教育的含义非常丰富,而且永不过时。不论什么时代,什么时期,具有国际理解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都是教育要培养的人才。

实际上,就在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频频落地之际,北京、上海、广州、海南等地方也结合自身发展阶段,通过差异化举措,正在实施一系列长期规划,加快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支持国际教育内涵发展、高水平发展。

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发挥基础教育优势、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积极打造具有“国际水准、中国内涵、北京特色”的国际学校,计划建设的23所国际学校中有10所已投入使用,另外13所也已开工建设。

上海市“十四五”教育规划提出,要强化国际理解教育和国际素养培养,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探索构建中外融合的“上海课程”,支持上海国际化基础教育发展和境外中文学校设立。

广州市正在培育创建一批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遴选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国际化元素突出、师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丰富、教育教学基础好、质量高的中小学校,培育和创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计划每年确定15至20所学校为建设单位,至2025年,全市共培育和创建不少于50所市级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不久前,广州市教育局正式公布了第一批20所入选学校的名单。

海南省则借自贸区东风,致力于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打造“留学海南”品牌,到2025年,海南省将引进建设国际高中、国际幼儿园15所,引进3所以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和职业院校独立办学,引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到10个左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20个左右。

显然,我们不应仅仅将2021年看做民办教育或国际教育的“政策寒冬”,而是应当响应时代呼唤,反思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拥抱规范、拥抱优质、拥抱特色、拥抱内涵发展。

我们坚信,只要有社会进步、教育改革、行业成长的宏大眼界,加以疾风方知劲草的勇力,就能看到枯叶遮掩下、正由青涩走向丰硕的果实,知道在萧瑟的风上,秋阳也是和煦的。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