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体育局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江苏省“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慧聪教育网】日前,江苏省体育局、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江苏省“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从体育领域供需两端发力,全面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激发体育消费动能,更好发挥体育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江苏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16年的3154.0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881.8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7%;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1049.54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641.79亿元,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60%;全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从2017年的1628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1971亿元,增长了21%;人均体育消费从2017年的2028元提高到2019年的2442元。南京、苏州、常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创建28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102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4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3个体育类省级特色小镇,认定三批43家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产业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规划》科学描绘了“十四五”时期江苏体育产业发展蓝图,确定了建成全国体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体育服务业高品质发展引领区、体育消费创新发展先导区的目标定位。《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2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以上,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70%;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人均体育消费达到3500元;新增3至5家体育类上市公司,创建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动态评定100个以上体育产业基地,新增60个以上体育服务综合体等若干发展目标。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江苏体育产业发展六大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补强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等体育服务重点产业链;打造体育制造业强链,培育一批居于行业领先水平的体育制造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江苏体育制造品牌;深化体教、体卫、体旅融合发展,拓展体育融合发展产业链;加快体育产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培育发展数字体育经济,持续推动体育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二是优化发展布局,推动沿江、沿海、沿运河、沿太湖以及黄河故道、淮河、洪泽湖、高邮湖、沿宁杭线、沿东陇海线等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体育产业,支持发展体育产业特色城市和特色功能区,推动长三角、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区域体育产业联动发展,努力提升体育产业集约发展水平。
三是围绕需求导向,创新体育消费供给,提升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质效,培育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线上赛事、线上培训等新业态;开展体育消费试点,支持推动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重点选择一批县(市、区)作为省级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单位;完善体育消费政策,优化体育消费券发行方式,推行全民健身公共积分、运动银行等体育消费便利化工具,全面促进体育消费。
四是做强市场主体,培育一批创新水平高、品牌影响大、辐射带动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体育企业、独角兽体育企业、体育类上市公司,支持体育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体育企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壮大职业体育俱乐部,进一步增强体育市场活力。
五是完善载体平台,推动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等各类载体升级发展,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健全体育产业发展平台,支持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鼓励体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发展能级。
六是深化改革创新,激活体育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社会力量办体育;深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综合试点工作,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加强体育市场监管,严格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审批和管理,健全体育赛事活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标准在体育领域的有效供给和普及应用;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体育产业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拓展体育发展新空间。
《规划》设置了江苏省“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主要目标、户外运动产业振兴工程、体旅融合发展提升工程、服务体育企业专项行动、社会体育俱乐部促进工程、体育产业载体升级工程、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综合试点工作等7个专栏。《规划》还从创新规划实施机制、加强政策落实和服务、强化多元发展支撑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发展促进机制,持续营造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省体育局、省发展改革委将共同做好《规划》组织实施、跟踪督促和监测评估,扎实推动全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