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大代表建言托育服务:重视社区托育、鼓励高校设托育专业
【慧聪教育网】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的重点任务清单中将“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列入其中。在2022年的北京两会上,郑新蓉、刘林两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分别从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角度提出了关于推进托育教育的议案和建议。其中,国家督学、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介绍,北京城市学院引进了一批专业的师资人才,正在组织力量积极申报,争取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早教专业,助力北京市托育服务科学发展。
郑新蓉:探索托育问题的社会化解决思路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重点任务清单提到,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研究完善发放生育津贴等鼓励政策,出台政策支持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创建示范性托育机构50家。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郑新蓉提出“探求托育问题的社会化解决思路”的建议。据了解,截至2021年年底,北京市一共有500家左右的托育机构,其中备案的有80家左右,被评为2021-2023年北京市托育服务示范单位的托育机构有45家,占比不足行业的10%。
郑新蓉告诉新京报记者,根据学者张燕等人的实际调研发现,现实中,开办托育机构常因场地租赁关系不稳定、装修成本高昂,成本消耗巨大;托育机构评价标准的单一化遏制了民间探索的创新性和多样性;托育行业从业者工作时间长、容易出现职业病、人才短缺严重;托育事业发展还未充分体现“社会力量”和“群众路线”,需要更加重视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多样化解决方案;托育促进政策未能充分体现儿童社会福利事业的“嵌入”思路,未能结合“十四五”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划,某种程度上在单打独斗。
根据张燕和李远清在“四环游戏小组”(由北师大学前教育师生创办,为流动儿童提供学前教育)长期实验的经验,郑新蓉从保障托育机构和从业者的角度提出,不仅要保障托育机构长期稳定运营的发展权益,还要落实托育机构人才培训的优惠政策,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参加保育员、育婴员等项目培训并鉴定合格的,可给予培训费补贴。针对托育行业保育老师紧缺的局面,建议卫健委和社区托育机构合作,招聘社区妈妈老师,提供社区妈妈老师培训补贴,通过集中培训和托育机构实习的双重培育模式,来缓解托育老师严重短缺,托育机构人力资源压力负荷过重的严重困境。
“政府应转变角色职能定位,不能只注重行业标准制定和考核,更应该为托育行业赋能支持;不应该用单一的标准去约束多元化发展的机构,而应该营造托育行业有利的环境氛围。”郑新蓉在建议中提出,在第三方评估的基础上,允许民间自发的多样化托育形式,支持托育服务多元化发展。其中,应该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单独或联合举办企业托育中心、非营利托育中心、家庭托育等不同形式的托育机构,按需服务。
郑新蓉代表主张,社区应是托育服务的重要依托,托育服务是儿童友好社区的重要内容,应该在社区儿童福利事业的大视野中考虑托育发展对策。建议相关部门重视社区托育机构的有利空间环境和人力资源条件,将政府配套的儿童之家建设经费、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站点经费、社区科学育儿经费,以合理适当的方式转移支付给社区托育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托育中心承担社区育儿支持工作。
刘林:鼓励高校建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早期教育专业
刘林表示,两年前,北京市根据中央统一的部署,开始着手研究托育的问题,制定托育机构的相关标准,在一些区域开展探索。但托育难、托育市场乱象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托育机构幼儿园化、甚至小学化。“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托育机构又变成了一个给孩子教学科知识的机构。“损害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违背了科学的托育规律。”
刘林认为,对托育的重视不仅仅是从满足托育需求方面处理。更重要的是应该从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托育体系,从而提高人口素质的角度来把托育做好。除了要建立场地标准、服务标准、从业人员标准,充分挖掘地方幼儿园潜力外,应该对以两到三岁幼儿为主的托育机构和有一定困难的家庭,建立起普惠的托育补贴机制。
“建议可以针对一定收入阶层的、有托育需要的家庭,发放托育服务券,每个月可以抵一部分的托育费。”刘林认为,此举是在当前整个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托育问题的好方法。今后随着财力提升,可以不断扩大普惠范围。
此外,刘林认为,抓好早期教育规律的研究和托育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我们不能把托育看成是看孩子、哄孩子玩儿的服务,要看成早期教育的需要,这也是一门科学。”刘林认为,托育服务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育规律,要加强对高校设置托育专业的鼓励和支持,从而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托育队伍。
刘林介绍,由于服务对象为婴幼儿,早期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学专业,是涉及教育、卫生、心理、体育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目前还没有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北京城市学院从国外高校和国内著名早教机构中引进了一批专业人才,正在组织力量积极申报,争取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早教专业,助力北京市托育服务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