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面准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
【慧聪教育网】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自中央提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以来,各地各校逐渐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关系把握不准等,导致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内容不鲜明、重点不突出,教育教学效果弱化。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什么关系?对这两个问题的科学回答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实践进程和实际效果。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思想、观点和知识的教育,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受教育者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和知识的过程,是使受教育者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目标很明确,即增强受教育者的中华文化认同,铸牢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受教育者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内容也很聚焦,即紧密围绕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结构与特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故事等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关系紧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同点在于,教育内容有重合,都要开展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历史的教育,都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的重要论述,都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目标一致,即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但是,两者在教育内容、具体教育目标上也有不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内容上除了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内容外,还包括各民族的历史源流、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内容;在教育目标上,除了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一致的目标外,还包括提高对各民族文化特点和文化差异性的认识,传承和发展各民族文化,从而在了解、尊重各民族文化特点和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因此,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工作,需要从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丰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的角度整体推进。但为了防止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同时也为了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独特价值和意义,需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目标明确列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体系之中,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内容以“专题”或“教学单元”的形式予以呈现,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