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关于“双减”的对话,都说了什么?
【慧聪教育网】在探索“减负”的道路上,浙江多年来一直在思考、探索和实践。
今年“双减”政策出台后,浙江的工作侧重点摆向了哪里?在作业管理、家校共育、校外培训机构整治等方面,浙江各地如何结合实际落实这项工作?
如今,整个浙江的教育生态呈现出怎样一种状态,今后又将如何更有力地打好中小学生减负组合拳?
在浙江“双减”落地百日之际,之之和阿江带着上述问题,与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峰进行了一场对话——
之之:其实在“双减”工作正式开始之前,浙江省一直都在进行着与减负相关的工作,包括出台浙江省“减负40条”等。从前几年的效果来看,您觉得减负工作在浙江开展如何?
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峰:这几年来,浙江一直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5年我们省就出台了作业管理方面的规定,明确要求小学低段不布置作业。2019年,出台了浙江的“减负40条”,这在全国也属比较先进。在“减负40条”里,就作业管理、考试次数,以及各个部门协同配合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为了实现减负,我们做的更多的工作是治本。我们认为,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或者说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衡。所以这几年我们重点抓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家长能够放心。
之之:有了之前的这些经验和努力,包括治标和治本的措施,所以在“双减”正式开始实施之后,浙江的“双减”工作会相对比较轻松吗?
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峰:应该说我们通过前几年的努力,校内的减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事求是讲,校外的负担还是不容乐观。这次借助中央“双减”的东风,我们一手抓校外,一手抓校内,双管齐下推进减负工作,根本还是要提高校内教育教学的质量,丰富和完善各校的课后托管服务,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在校内能够学足学好。
之之:浙江在推进“双减”工作的过程中,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峰:一是浙江 “双减”工作的领导体系非常健全,我们把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纳入了整个社会治安的网格化管理,也就是说,培训机构无论办在哪里,我们都能够管理到、监控到。
二是校内先行。我们在启动“双减”工作之前,就部署了校内开展课后服务的相关工作。校内先做好准备,每所学校就怎样完善课后服务、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部署。
三是校外整治非常有力。省“双减”工作专班全面排查梳理了全省4万多家培训机构,其中涉及到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8107家,实行“一人一机构”包干责任制,每家培训机构都要求落实到人,压实责任,推动其进行转登、转设或停办。
四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怎样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能更好地参与、服务“双减”,这是浙江”双减“成功的关键所在。我们省很多地方的学校都创造了更有特色的措施,比如教师因参与课后服务没有时间买菜,学校就给教师提供净菜;有的教师因参与课后服务来不及给家人做饭,学校就提供了家属餐,让家属也可以到学校食堂吃饭;有的学校给教师设立“双减假”,假设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每周可以选择一天延迟到校或提前离校;还有些地方设置“时间银行”,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参与晚自习管理的时间可以累计,累计到一定量便可用于调休假。通过这些措施,我们不断激发教师参与课后托管服务、晚自习服务的积极性。
我们还允许各地各校为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发放一定的补助,通过经济、管理等手段激励更多教师参与进来。
之之:在“双减”过程中,一方面在校内要求教师实现应教尽教,另一方面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是教育的顽症,也是学生家长的一大痛点。浙江省教育厅2015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与改进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今年5月和9月浙江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相继出台义务教育作业管理意见,全面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作业结构更合理。
那么,浙江在落实落细“双减”工作时,如何开展“作业革命”?
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峰:“双减”其实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生回归校园。让教育回归学校包含怎样让学生在学校里把该学的东西学会、学足、学好,包括作业。现在很多家长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孩子回家作业太多、太难,还有一部分作业成了家长作业,而不是家庭作业。这就导致家长,甚至整个社会的反感。
“双减”之后,我们要求学校在课后托管服务和晚自习期间,辅导学生能基本完成相关的家庭作业,这也是我们衡量作业时间是否控制在合理范畴内的一个指标。今年秋季以来,我们也观察到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后托管服务时间内,包括初中晚自习期间完成家庭作业。很多家长反映,双休日终于有了更多的亲子时间。
之之:作业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量要少,但同时,作业的质量也要提升,这方面浙江做了哪些工作?
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峰:我们一方面控制作业时间,更多的倡导教师科学设计作业,使作业布置能更加精准。教师要针对所教学生的薄弱环节设置作业,而不是简单的刷题,搞题海战术。
目前,浙江一些地方已经施行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教师依据学生每次作业、测试后生成的大数据,了解其对哪个知识点、知识环节比较薄弱,然后有针对性地推送和设计一些个性化作业,如此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之之:“双减”的重点是校外,关键在校内,课后托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能否让家长满意是“双减”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为此,浙江各地把课后托管服务作为“双减”的第一站,通过放学后托管、初中晚自习服务、线上学习服务、暑期托管等举措,围绕让学生学足学好、学会学懂的要求,不断丰富完善课后托管服务的方式和内容,涌现出了许多典型案例。在今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中,浙江就有4市县入选,为入选单位最多的省份。
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峰:典型其实不止这4个,我们省很多地方的课后托管服务都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比如金华一些学校的课后托管服务不全由教师来承担,而是邀请了校外一些体育教练来教学生滑轮等,孩子们很感兴趣;绍兴柯桥一所学校,校内有攀岩场地,于是请来专业教练组织学生攀岩。像这类丰富多彩的课程,都是学校充分利用了社会的资源。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做法,是浙江各个部门、全社会很有积极性地来参与“双减”工作。省科协组织了双签助力“双减”行动,获得了中国科协的点赞。所谓双签,是指签名科学家进校园,签个科研基地助研学,即组织学生到科研基地去研学,组织科学家进校园给孩子们讲科普知识。可以说,这些课后活动极大丰富了学校课后服务的内容。
之之:因为课内有了很多丰富的活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那么校外培训机构要怎么管理呢?
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峰:校外培训机构还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加强管理,重点管三方面。
一是抓机构,义务教育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必须管,要压减,目前浙江义务教育段的教育培训机构压减率已达到100%;二是抓广告,浙江开展了教育培训广告百日整治专项行动;三是抓培训机构“换马甲”“打擦边球”情形,比如有些打着国学素养的旗号,实际上的是语文课,有的说是上思维训练,实际就是数学课,像这类隐性培训,我们的态度就是加大打击力度。
我们提倡五育并举,所以其他一些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正规培训,我们都是鼓励的。
之之:“双减”工作开展至今已有4个月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浙江还有哪些规划?
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峰:到目前为止“双减”开展了仅几个月时间,只能说初见成效,但远远没有实现我们的目标。这是一场战役,战斗才刚刚打响。
接下来,我们要打好攻坚战,就是怎样把剩下的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压减、管理到位;要打好阵地战,就是把学校教书育人的阵地守牢、守好,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后服务内容,真正把孩子留在校园里,让家长放心、舒心;要打好整体战,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我们要争取让全社会的力量更多地支持、配合“双减”工作,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