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冬奥的同声传译遇上东北话该“咋整”?
【慧聪教育网】北京冬奥会各项赛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英姿飒爽的运动员们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将世界各国运动员的声音传递给世界各国?由于中国运动员大多来自东北,又要如何准确翻译东北方言?今天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举行远程同传中心主题采访。
“远程同传是指在通讯网络支持下,同传人员开展的非现场口译工作。开展远程同传是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及其《新规范》推荐的措施之一。国际奥委会建议,在主新闻中心设置远程同传中心,通过技术手段将竞赛场馆新闻发布会的音、视频信号传输到远程同传中心。译员在远程同传中心做口译,其音频再传回新闻发布会现场。”北京冬奥会远程口译中心场馆语言服务经理梅建军说。
据介绍,东京奥运会是第一届使用远程同传的奥运会,而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使用远程同传的冬奥会。所有竞赛场馆的新闻发布会均将采用远程同传服务,有利于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碳排放;远程同传的使用,将使北京冬奥会成为首次使用远程同传的冬奥会,打造又一奥运遗产。
远程同传有哪些优势?梅建军细数:“一是集约使用译员,减少人力成本;二是给媒体提供方便,不需要到达现场,通过MyINFO系统即可及时掌握新闻发布会现场信息;所有音频和视频都会被保留存档,需要时在不同平台/频道可重复使用;三是减少交通成本,是一项可持续的举措;四是减少人群聚集,有利于疫情防控。”
北京冬奥组委首席口译官亚历山大·波洛马廖夫表示,远程同传令人印象深刻,不仅节省了成本,更是低碳环保。“MyINFO系统目前收到了很多积极反馈。东京奥运会之后,我们做出了更多改进,做得更好了。”他说。
35位远程同传译员、8种翻译语言,遇上了东北话怎么办?梅建军坦言,对于特别的方言词汇“没有准备”,需要即刻学习。“从翻译角度,首先要理解意思,再进行翻译。”
据悉,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的教师也是远程同传翻译团队的成员,为传递北京冬奥会声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