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三个案例入选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

慧聪教育网 2022-02-17 10:11 来源:宁夏教育厅

【慧聪教育网】“双减”是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在推动中央“双减”工作落地过程中,宁夏积极探索、攻坚克难,涌现出一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的优秀案例,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经各地推荐和严格组织精选,我区《“四度”并进确保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银川市兴庆区打出“组合拳”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落地落实》《贺兰县“四联动”做好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等3个案例被评为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

宁夏“四度”并进

确保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

宁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从大大压减、全面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切入,高站位部署,硬举措推进,重民生落实,全方位引导,经过“百日会战”,全区义教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三个100%”(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100%,营转非完成率100%,预收费监管覆盖率100%),中小学生繁重校外培训负担、家庭过重培训支出有效减轻。

工作站位求“高度”,确保领导到位。宁夏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为全区“十大教育民生实事”之一,与全区“四大提升行动”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验收。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挂帅,成立自治区“双减”工作协调推进小组,明确25个部门职责,在教育厅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7次作出批示要求,4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多部门联合或专项制定出台培训广告管理、预收费监管等21个配套文件,构建起“双减”工作“1+N”政策制度保障体系。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双减”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坚持季推进、月调度、周小结,半年内召开工作会2次、调度会10次,下发通报和督办单12份,高位研究筹划,全面推进落实。

工作措施求“力度”,确保治理到位。宁夏着眼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自治区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下发通知,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大摸底、大排查、大整治、大引导”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取缔无证无照机构600家,整治存在安全隐患机构700家,规范办学行为机构150家,全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93.4%,有45.5%的县(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实现“清零”。

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区分科技、文化和艺术、体育等类别,明确主管部门,分门别类制定准入设置标准,落实监管主责,全区共移交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200多家。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全区上下共克时艰,消除疫情影响,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理程序,在1个多月内100%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登记工作。提出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控18条,拉网式清查校园周边网吧、书店、文具店、图书音像经营店等640家(次),监测校外培训广告4054条(次),查处违法广告案件4起,罚款6.84万元。强化风险管控,印发《全区公安机关积极参与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各级公安出动警力2163人、核查现场2255次、开展联合执法483余次,排查手机APP平台、微博、微信等相关舆情10万余条。将“双减”作为“一号”督导,采取领导分片包督、联合专项普查、市县交叉互检等方式,开展督导检查80余次,整改群众举报投诉140余条,从重处罚艺考等培训机构7家,行政拘留培训机构法人(校长)2人,起到强大震慑作用,有力保障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

工作落实求“温度”,确保关爱到位。宁夏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治理与纾困相结合,积极化解培训机构和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实施方案》,将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帮助校外培训机构算好“三笔账”(政治帐、经济帐、时间帐)。指导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发展200家;协调减免困难培训机构房租140余万元、缓缴800万元;督促培训机构为516名职工结清欠薪900余万元;引导培训机构消课退费2900多万元、涉及学生5000余人。鼓励培训机构优秀教师积极报考自治区“周转池”中小学教师招聘补充计划,有600余名培训机构老师被选录。自治区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抓好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实现全覆盖。建立宣传、公安、教育等联合接访机制,接待上访群众400余人次,积极宣传引导,妥善化解矛盾,得到人民群众充分理解和支持,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

工作开展求“广度”,确保宣传到位。宁夏把宣传引导作为重要保障,自治区建立宣传、网信、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参与的“双减”工作宣传会商机制,在教育厅官微、教育电视台开设《“双减”在行动》宣传专栏,《宁夏日报》整版报道《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双减”在行动》,集中呈现宁夏“双减”工作成效。人民网、光明网等中央和地方各类媒体先后刊发我区“双减”工作报道500余篇(条)。教育厅分别向校外培训机构、学生家长和中小学教师发出“三封书”(《致全区校外培训机构告知书》《致广大学生家长倡议书》和《全区中小学教师承诺书》),指导宁夏民办教育协会公开倡议,举办家长学校500余期,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缓解教育焦虑,引导全社会支持“双减”工作,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银川市兴庆区打出“组合拳”

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落地落实

银川市兴庆区校外培训机构占宁夏近三分之一,治理规范难度很大。兴庆区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在教育局成立了治理“专班”,增配4名专干,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主动作为,在宁夏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和预收费监管2个“100%”,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打通最后“一公里”。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纳入乡镇街道综合治理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14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派驻1名教育专干,吹哨报道,驻点包抓,从严查处培训隐性变异等问题,坚持把问题化解在末端,基本做到问题处理、矛盾化解不出社区。

用好政策“引导器”。本着“先规范、后移交,先明责、后整治”的原则,重新审核并向文化、科技、体育等部门移交非学科类培训机构255家,取缔不符合办学条件机构59家,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无缝衔接、信息共享、消除盲区。

把好压减“风向标”。采取召开专题答疑会、主动上门宣讲、校内家长会宣传等方式,详细、全面、耐心解读“双减”政策,帮助校外培训机构算清“三笔账”(政治账、经济账、时间账),引导培训机构主动做好“营转非”登记和预收费监管等工作,学科类培训机构与监管银行签约率达100%。

关好监管“安全阀”。按照“控增量、消存量、防风险、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动用约谈、提醒、警示、处罚等手段,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全区原479家学科类培训机构,没有发生一起卷钱跑路、群众上访事件,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

贺兰县“四联动”

做好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

贺兰县深入开展“双减”工作,做到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齐步走,全县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应交尽交、应管尽管。

证本联用,明确过渡期监管部门。县教体局牵头,联合审批局、文旅局、体育中心、科技局,区分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重新审批,对合格的继续颁发教育部监制的办学许可证,明确由业务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门双主管,待新的办学许可证下发后换发,确保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不“脱档”。

日常联查,理顺过渡期监管关系。县教体局牵头,联合文旅局、体育中心、科技局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复课评估,逐机构上门走访,宣讲“双减”政策,做好过渡期管理,确保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不“空档”。

年检联审,明确过渡期监管职责。由县教体局牵头,文旅局、体育中心、科技局参与,修定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年检考核细则,举办培训班专题辅导年检流程和方法,按期做好年检年查,确保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不“超档”。

执法联动,堵塞过渡期监管漏洞。为避免在机构转型和监管部门移交过程中出现“重复查、无人管”等现象,县上明确规定,凡涉及培训机构投诉举报,一律开展联合执法,相关部门同时到场,共同研判,依法处置,坚决堵塞监管盲区,确保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不“错档”。

新时代

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