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再就业、社区养老,盘点“老龄化对策”的9大关键词

慧聪教育网 2022-03-09 15:30 来源:互联网

【慧聪教育网】2022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来自各行各业的两会代表委员献言献策,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应对老龄化的对策。

这些提案覆盖老年教育、老年再就业、社区养老、老年金融、老年消费品等多个热点领域。在提案的倡导之下,未来也许会有新的关键机遇。

透过提案,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老龄化衍生问题的解决方向,拓宽思路,激发创新;也能看到各领域专家对老年行业趋势的畅想,高瞻远瞩,提前布局。

1.老年教育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湖南省委会主委赖明勇:加快民营资本进入老年教育市场。

经常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远达不到20%,建有老年学校的乡镇(街道)和老年学习点的行政村(居委会)分别离预期的50%、30%还有较大差距。

建议,完善顶层设计,把老年教育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尽快出台专门的实施方案;设立专项资金建设老年社区教育活动场所,在社区设立更多的老干部(老年)大学辅导站、教育点;鼓励职业院校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开办老年社区教育点;探索老年人继续就业模式,进行二次资源开发利用,聘用有专长的老年人从事教学和课程开发工作。

从经济领域建议,破除壁垒,加快民营资本进入,探索放开老年教育民办非组织登记,给予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奖励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适当开发研学旅行、文化消费等高端消费,提高老年教育品质和经济效益。

南京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刘忠斌: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老年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比,老年教育受关注程度较低,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都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在政策法规制定、教育资源配置等基础性工作方面还存在“短板”。

要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制定老年教育法,在法律上明确政府、社会和老年人群体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法制基础。

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可专门建立知识积累型的老年学校。

鲁晓明指出,目前的老年教育处于一种零散的状态。老年教育的功能类型非常多。比如对于需要再就业的老人,他们需要通过“充电”来跟上社会发展的形势,学习具体的知识技能。还有更多的老人,他们则需要通过老年教育陶冶情操、充实生活。对于这部分老人,老年教育更多是一种参与社会的手段。

因此,老年教育不能与传统教育相提并论,应该针对它的特点制定专门的规则,就像是现阶段的基础教育一样。此外,现在还没有相关的经费去发展老年教育,因此国家的财政预算也应该增加这一部分经费。

对于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的需求,可专门建立知识积累型的老年学校,或依托高校、职业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对于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需求,则可以依托街道、社区提供相关服务。

2.老年再就业

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挖掘低龄老人人力资源价值。

我们要改变仅仅把老年人作为赡养对象的观念,要充分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尊重老年人的就业意愿,实现老有所为。目前老年人口分为低龄老年人口(60-69岁)、中龄老年人口(70-79岁)和高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三部分,低龄老人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实现再就业。

随着医疗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身体机能远远好于过去同年龄的人。有些研究甚至认为,现在60岁人的身体机能相当于18世纪40多岁人的身体机能。过早退出劳动力市场,造成养老储备减少,对老年人来说也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事实上,各行各业中仍然活跃着不少老年人,他们用自己的付出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建立老年劳动力档案。

建议将我国老年人的起始年龄定为65岁。很多60多岁的人身体健康、充满活力,应当成为我国巨大的老年人力资源。建立专门机构和“时间银行”机制,对老年劳动力资源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和“时间银行”管理,推进老年人互助养老。

建立老年人档案,掌握老年劳动力需求信息,疏通老年劳动力供求渠道,组织协调聘用离退休人员的工作,以提高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率。

适时制订老年劳动政策,对老年劳动者的就业、工资福利、工作日制、退休金制等等作出一些原则规定,可以考虑在一些行业中适当延长退休年龄,逐步采用非全日制工作,或实行弹性工作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研判和启动老年就业市场自愿原则延迟退休。

在启动老年就业市场时,第一是自愿原则;第二是尽量不挤占青壮年就业市场原则,开辟新的老年人就业领域;第三是法律和政策先行原则,为老年就业市场的平稳发展,做好准备;第四要坚持渐进性原则,在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的前提下,启动这项工作更是为未来做准备。

首先要法律先行。针对老年就业市场的启动,明确取消并惩治就业市场上的年龄歧视。同时,目前很多老年人就业与企业签的劳动关系,根本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规范。

在政府相关部门成立探索并推动老年人就业的相关机构,领导老年就业市场的成长,组织专家学者启动老年就业市场的研判。在就业市场和相关的就业招聘中,试点开设老年人就业柜台,开招聘专场,寻找并扩大属于老年人的就业岗位。在宣传舆论层面,通过相关工作的开展,让公众对老年就业市场,有更多的了解和建议,共同推进这一项工作。

目前试点进行的延迟退休政策采用自愿原则。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定报酬或补助,并按照志愿原则,鼓励退休的文化、教育、科技、医疗专业人士,回出生地西北、西南、东北、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三年周期的专业工作,弥补这些地区的人才外流。当然也鼓励其他地区的退休专业人才去参加这个项目或回家乡基层工作三年一个周期。

3.社区养老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泗城镇花园井社区党总支书记岳喜环:加大力度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基层一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不足、运作标准不统一、专业服务人员较少,因而服务项目以老年人日间照料活动为主,康复护理、心理慰藉、助餐助浴等精细化服务很难开展,不能很好地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岳喜环建议,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纳入地方财政保障,提升资金投入精准度。同时,进一步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整合利用,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引领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政策助力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

总体看,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仍在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老旧小区软硬件设施不足,适老化配套缺口较大;资金筹集存在一定困难且相关业主难以达成一致,制约适老化改造的加快发展。

适老化改造的细则和要求散见于政府的部门规章中,尚未建构覆盖国标行标等不同层次的标准体系,导致地方和地方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产品无法通用,造成资源无法整合甚至浪费的问题。加大筹资力度,推动适老化改造多元化筹资。地方政府应加大适老化改造投入力度,并应多方努力,形成合力,积极为适老化改造创造政策环境。

他举例表示,有关主管部门应统一出台政策,允许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和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加梯等适老化改造;银行应提供“加梯贷”产品,提供低利率、免抵押的信贷服务;落实闲置土地利用、存量房屋用途调整等手段,为企业提供金融、土地政策支持,吸引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

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应促进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第一,国家应逐步出台相应政策和法规对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制定规范的准入门槛,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本、配套设施、服务内容和人员配置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在其经营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政府资金应该由补供方向补需方转变,以刺激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

第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的侧重点应逐步从护理服务转向预防保健。随着年龄的增长,未失能老人们的身体机理也会渐渐老化,最终可能也会丧失部分或全部的自理能力。对于未失能的亚健康老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延迟身体的衰老和预防性保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应对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延迟衰老、预防保健的服务,可以涵盖日间照料、上门护理服务、各种健康保健指导、社区卫生站对老年人视力、听力衰退的检查等。

第三,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建议从省级层面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府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同时,按照基本公共服务要求,建立分档分担的支出责任,构建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分担机制,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福利水平。政府应该重点加强对服务过程的日常监督,还可以将服务质量纳入考核,对评估不佳的机构有一定的惩罚制度。

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金李:鼓励部分城市老人在农村长期居住养老。

金李建议,鼓励部分年纪较大的农民工回流,鼓励部分城市老人在当地农村长期居住养老。在他看来,这既能降低养老成本,减轻对于城市资源的挤占,又发挥有条件的城市退休老人余热,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地区特别是城市近郊,在物流电商发展起来以后,生活设施和服务都可以到位。如果再配以适当的医养结合设施解决好老人的日常医疗保障问题,可以提供远高于城市的养老生活性价比。”金李表示,国家加大给予在农村养老人群的补贴,提供经济激励,鼓励养老分流,减少城市公共资源负担。

金李还建议,借助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村田园康养、旅游度假康养等服务,开发一个庞大的乡村养老银发经济圈。对此,可以推出康养地产项目用地的优惠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到农村去做康养旅游,制定相应养老考核指标,明确相关税费优惠政策。

金李指出,通过结合“回村养老”和“发展康养产业,提供城市居民养老解决方案”的方式,做大乡村养老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也更好吸引部分农村年轻人回乡务工,既解决农村非农就业机会问题,又使得本地甚至外地城市老年人可以在当地农村实现较高物质生活和人工服务水平的养老。

4.老年金融

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谢卫:优选机构先行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

谢卫指出公募养老金业务现存的四大问题:

其一,全市场共有50家基金公司发行养老目标基金,但各公司在治理水平、经营管理规范程度、大类资产配置和投资能力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增加了投资者选择该类养老产品的难度与风险;

其二,产品设计与市场需求契合度有待提高。尤其是目标日期基金,其资产配置比例随时间动态变化,初始权益资产比例较高、波动较大。

其三,基金投顾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且未与尚处于起步阶段,且未与存在养老财富管理需求的应用场景有效结合,养老财富管理需求的应用场景有效结合,行业暂不能形成相对成熟的个人养老财富管理服务体系。

其四,行业在养老类产品设计、养老投资人才培养等方面缺少专门政策支持。

对于上述问题,谢卫建议:首先,选择治理结构完善、大类资产配置及投资能力突出、内控制度健全、养老目标结构完善、大类资产配置及投资能力突出、内控制度健全、养老目标基金管理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基金公司先行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

其次,优选产品,提升行业个人养老金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行业个人养老金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优选的标准是以低波动、收益相对稳健,风险相对可控的产品为先导,提高养老金融产品辨识度。

再次,行业合力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行业合力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打造行业的个人养老金服打造行业的个人养老金服务体系。

最后,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一方面对于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初期的新产品、新模式给予更政策支持;在养老投资人员的长期考核和激励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帮助基金公司吸引、培养、留住更多的养老投资人才。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加快制定商业保险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规范。

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的制度框架,各试点城市在保障范围、受益人群、保障水平、评估标准、筹资渠道、筹资标准、服务项目、经办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制度公平性和持续性问题较为突出。

他建议,加快制定商业保险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规范,参考其他国家做法,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相关政府部门尽快研究出台相关制度规范;建立全国统一的等级评定和需求评估标准,规范管理;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养老护理产业发展,逐步提高商业保险服务老年护理保障的能力,满足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

此外,周延礼还提出,不断完善保险机构参与养老护理服务体系;保险机构可探索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技术手段创新服务养老护理产业的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

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文爱华:对‘以房养老’服务和产品进行探索。

文爱华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以房养老”的新模式。他表示:“当前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产品研发,协同养老金公司,结合住房租赁业务,对‘以房养老’服务和产品进行探索。”

5.老年消费品

全国政协委员姚卫海:尽快建立国家适老健康产品目录。

目前适老产品(服务)没有权威推荐,几乎所有老年产品推荐均为商业行为。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引导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设立老年用品专区专柜,但从目前市场上看,寥寥无几,商场超市几乎没有。

对此,姚卫海建议,尽快建立国家适老健康产品目录,大力开发衣、食、住、行方面一条龙的适老用品,推动银发产业品牌发展;规范、加大推动构建适老超市、商城养老产品柜台建设,同时,建立“专家团队”准入机制,鼓励专家走上前台,为老年人讲解适老产品,让老年人明明白白消费。

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创新研究院主任李金波:加强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

可以结合城乡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家庭适老化改造标准,建立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示范区;重点帮扶低收入、欠发达地区老年人,鼓励更多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制定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政策和行动方案,推进智能辅具、智能家居、健康监测、养老照护等智能化终端产品在示范街道(乡镇)、基地中应用,补齐居家养老服务的短板和不足,提升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居家生活品质。

李金波还建议,可以进一步建立完善“智能服务型社会组织”的管理机制,切实营造老年人智能生活有益环境,让老年享受到智能科技成果福祉。包括鼓励企业提升适老化智能产品设计和研发,实现老年人无感知应用,以及提供智能产品补贴,让更多中低收入的老年人家庭享受智能产品。

6.老年出行

天津航道局总工程师顾明:老龄化背景下,完善C6机动车驾驶证。

“中国老龄化势头迅猛,老年人渴望获得更有意义的老年生活,其中,房车旅行是舒适与自由生活的象征,寄托了老年人‘安全探索世界’的愿望。”全国政协委员顾明调研认为,老年人是淡季和非假日旅游市场的重要补充,日益增长的老年房车自驾人群是该市场的新兴一员。

顾明向表示,2021年12月27日,公安部发布修订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中明确定义了轻型牵引挂车(包括拖挂房车)这一车型的定义以及所需C6驾驶资质,为轻型拖挂车确立法律依据。

但规定也有不妥之处,如从规定发布至实施只有4个月的过渡期,给即将年满60周岁的拖挂房车拥有者和已超过60周岁想考取C6驾驶证的人员预留的考试取证时间不足;且已满60周岁的拖挂房车拥有者无法取得C6驾驶证,导致无法继续驾驶拖挂房车旅行。

“应设立一个合理的过渡期(2~3年),给即将年满60周岁的拖挂房车拥有者和已超过60周岁想考取C6驾驶证的人员留出相对充足的考试取证时间。”顾明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充分论证取消年龄限制的可行性,根据超过60周岁驾驶员的年龄段,在体检中增加相应检查项目,结合体检结果,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考试发放C6驾驶证。

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探索“社区+物业+养老出行服务”模式。

要加快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降低数字化出行的使用门槛,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建议将出行服务纳入居家养老服务清单,为老年人从社区回归社会、加强社会参与做好支持;探索“社区+物业+养老出行服务”模式,把出行服务引入社区,无缝衔接;推动在全国社区建设暖心车站等数字化出行适老设施,让老年人能够看得见、用得上助老打车等服务;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引导老年人学习使用数字化出行服务。

7.智慧养老

云南联通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张云勇:电信运营商联合产业链协同各方资源。

建议鼓励电信运营商作为智慧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联合产业链协同好各方资源,共同推动数字技术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能力优势与助老养老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以医疗、健康、护理为切入点,规模化普及服务银发族人群的异常行为监测、跌倒防护、一键呼救、实时健康监测等场景化应用。

并基于此,进一步打造智慧健康养老平台,将银发族人群的医护健康、紧急求助、生活消费、情感陪伴、精神文娱等多种服务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协同社区、医院、餐厅、药店等各方资源进行跨界合作,打造全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健康养老生态圈,为用户提供“食、医、健、护、乐”一站式的优质养老服务。

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建立统一的养老大数据标准。

袁亚非表示,养老大数据建设是智慧养老模式发展的重要基础,一套完善的养老大数据应是民政、公安、医疗、保险等多部门的数据集合。而当前居家社区养老基本是政府招标采购、企业自主运营,然后由中标的养老企业根据各地政府的不同要求和企业自身运营管理的需要来建设数据和信息平台。

在这一过程中,老人的信息和数据大都是企业通过健康体检、家庭问询等方式获取。如果项目期限结束,政府重新招标采购其他养老企业提供的服务,养老数据的搜集和建设可能又是另一套标准。数据的不统一既会导致系统重复建设、信息共享不畅、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也给数据的采集、应用、监管等带来不便。

他建议政府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养老大数据标准,在此基础上搭建规范化的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同时考虑用户信息数据安全性、私密性等,对平台数据的获取和使用范围进行严格的规范;统筹协调民政、公安、街道、社区、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等各方跨部门信息整合,加快养老大数据建设步伐。

对于目前居家社区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市场供给良莠不齐的问题,袁亚非建议,加强智慧养老特别是家庭智慧养老解决方案的标准化建设,对于居家智慧养老的设备配置标准和产品功能、参数、资质及硬件种类搭配等要求,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居住条件、养老需求和购买标准等不同情况,分类精准制定规范、动态调整。

另外,要逐步推行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标准目录,针对不同情况的老人、家庭和社区的实际需要,分类制定不同的服务套餐标准,尤其要细化、强化核心养老服务项目,引导社会养老服务组织真正提升专业化养老服务能力。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加快机器人在养老方面的积极作用。

刘庆峰表示,面对正在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养老服务在适老化服务、智慧康养、老年人情感陪伴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他建议,加快推进康养机器人的成果转化,实现机器人辅助生活服务与康复训练,补齐养老护理人员短缺问题;推动情感陪护机器人专项课题研究,尤其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实现情感关爱;打造科技适老平台,营造优待善待老年的良性氛围,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8.健康管理

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加大脑科学研究应用,改善老年脑健康管理。

脑科学在我国已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但在应用实践层面仍存在部分问题:脑健康疾病易被忽视,缺乏有效的早筛体系;识别脑健康风险的数据积累较少,数据库建设仍较为薄弱;脑科学的研发资源共享有待提高,本土研究优势仍待发挥。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是老年脑疾病预防干预的关键窗口期。加大脑科学研究投入,推动改善老年脑健康管理,具有巨大社会和经济意义。建议如下:支持低成本检测技术开发,提高老年人早筛覆盖率;增加脑疾病相关队列研究项目,完善脑数据库建设,促进研究临床转化;资助脑认知脑疾病前沿技术,提升脑科学的基础资源共享。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慢病管理问题。

我国慢性病人口已超3亿,慢性病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超70%。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比例不断攀升,庞大的慢性病群体不仅给基本公共卫生造成巨大负担,也相应增加了医保基金的运行压力。

在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正发挥日益显著的赋能作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科辅助诊断系统“智医助理”在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后,目前已覆盖全国27个省市280个区县,服务近5.3万名基层医生,累计提供辅助诊断超3.6亿次,大大提升了一线电子病历规范完整度和合理诊断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医疗的应用,为解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慢病管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刘庆峰建议,可以将智能语音外呼作为公共卫生服务手段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当机器效果达到或超过人工水平时可以和人工服务一样计入家庭医生工作总量,以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短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获得感低的难题。

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赵国祥:建议在养老机构设立心理服务中心。

通过走访发现,养老机构对心理健康服务不够重视,绝大多数养老机构未设立专门心理服务中心,没有专门活动场地和设施,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兼职队伍流动性大、缺乏专业胜任力,心理健康服务弱化、缺位现象普遍。

此外,现有服务未能切合不同老人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性不强,心理健康服务形式单一,服务体验参差,社会参与的心理服务过于“形式化”,未能建立长效机制,深入性较弱,对于特殊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诊治缺乏专业性。

赵国祥表示,研究制订养老机构心理健康服务标准,将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场所设施、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纳入养老机构开业标准。将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对养老机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进行补助支持。

9.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江苏南通佰仁堂常青乐龄护理院院长助理李楠楠:需要打通护理院年轻人的晋升通道。

很多护理专业的00后毕业生,都选择到医美机构和体检中心工作,他们觉得那里更有吸引力。养老护理院的工作和医院一样三班倒,工资待遇却比不上医院,很多年轻人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年轻人要么谋取更好的发展,要么选择更舒适的行业。想让年轻人长久留在养老护理院工作,从这两点看,显然都太难了。

这两年在当地养老机构调研时,许多年轻人还告诉李楠楠,“在学校花四五年学习专业知识,去医院工作,晋升通道更顺畅”。李楠楠表示,目前还没有相关政策打通护理院年轻人的晋升通道。

去年全国两会上,她建议在职称评定方面,养老护理员与医院医护人员享有同等待遇,鼓励医院医师到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机构提供服务或兼职,并将此作为职称评定的考量内容等。但真正享有同等待遇,目前还很难实现。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纳入地方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当前,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按照国际标准测算,我国养老从业人员需求为1300多万,但目前总量不足50万。调研显示,养老从业人员呈现“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高,学历水平低、平均年龄高”的特点,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培养力度弱、培训体系不完善、社会参与度不足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阮诗玮建议:由民政部牵头联合教育、财政、人社、卫健等部门,出台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指导意见,统筹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人员发展;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纳入地方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落实落细各项奖补激励政策,切实保障养老服务人员的薪资待遇;

扶持养老服务社工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全面推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机制和“积分奖励”制度,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加快养老服务法立法步伐,并在其中设立“养老服务人员”专章,为推进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肝肠科主任安阿玥:恶意虐待老人养老从业人员应纳入“黑名单”。

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共有床位800多万张,按照国家标准,养老护理员跟老人的比例应为1:4,也就是至少需要200万名护理员。但目前养老护理员还不足100万人,数量缺口太大。

对于部分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因薪资待遇、社会认可度等原因产生的心理压力大和职业倦怠率高的问题,安阿玥委员呼吁,要多关注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问题,提高其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

“可由地方民政部门监督补贴,保证养老相关专业人员薪资水平不低于上年度地方服务业平均薪资。凡进入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或社区养老驿站工作的,工作满3年后由地方主管部门给予一次性经济补贴并分年发放。如家庭有从事养老相关专业工作的,家庭其他人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安阿玥委员在调研中还发现,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养老服务评价标准和从业人员职业准则监督机制,仅依靠道德素养的约束力远远不够。他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评价标准,规范养老行业准入标准、提升薪资待遇。民政部门定期组织养老机构服务评价,不合格的养老机构进行停业整顿或撤销执证等处罚。

可以建立养老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对于在工作中违反道德及人文素养要求,出现恶意虐待老人行为的从业者,经查属实后会被纳入“黑名单”。“黑名单”的人员会被同步列为失信人员,将直接影响其个人征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