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锋委员: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高校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

慧聪教育网 2022-03-11 09:3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慧聪教育网】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要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建议,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课程形式和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校企合作,推进高校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

钱锋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前沿科技为代表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授课中往往缺乏新兴技术的真实应用案例,同时,一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不匹配,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此,钱锋建议,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高校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一是基于新文科、新工科、新理科等理念,大力扶持文理渗透、理工交融的学科交叉融合,以高校重点骨干学科建设为依托,整合校内多学科资源,建立开放、共享、交叉、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改革高校“以学科为核心”的科研管理模式,打破学科界限,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模式,为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人才提供基本保障。三是在高校本科专业达标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通识教育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指标中的占比。

在创新课程内容与形式方面,钱锋提出,按照“少而精,博而通”的原则,强化高校科普课程建设,增强知识的普及性,以实际应用为主、理论为辅,新增科普课程并编写相关教材。建立高校间通识课程协作机制,支持高质量的科技类通识课上线共享。同时,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创新高校科普教育活动,加强前沿信息技术知识普及,并根据地域特色开发与科学课程相结合的低成本科学体验和创新实践活动,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开展科普宣传,扩大社会受益面。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钱锋建议,一是统一设置高校科技类通识教育教师资格考核机制,建立专门的教师培训制度,明确教学目标,培养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二是建立高校教师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专项激励评估机制,针对高校教师设立科普工作成果奖,并将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纳入职称评定与人才评价体系,提升教师从事科普教育工作的动力。三是加大高等教育阶段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的经费投入,鼓励高校教师与科技期刊、科学网站、学术委员会合作开设科普教学课程,形成全民爱科学、追科学的社会风尚。

此外,钱锋还建议,可通过强化校企合作推进高校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