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筑牢青少年近视防控屏障
【慧聪教育网】“眼健康是全身健康的保障,更是反映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一面镜子,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说。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这一情况引起了众多代表委员的担忧。像倪闽景一样,许多代表委员和眼科专家的目光也聚焦于此,为青少年近视防控建言献策。
提高认识,引导社会观念转变
“近年来,因近视到医院就诊的青少年有增无减。”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所长孙丰源表示,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了近视,还有的孩子甚至出现眼位偏斜等情况,亟须引起重视。
以往,家长对孩子的视力重视度不够,更有甚者,一些家长连孩子为什么会近视都不清楚。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指出,近视的形成有两大因素。一个是遗传因素,另一个是环境因素。绝大部分孩子近视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如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写字,使用手机、电脑、电视,以及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等。
“很多人认为,反正是要近视的,不就是戴一副眼镜吗?”倪闽景指出,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家长、学生对健康第一的理念没有真正理解到位,对近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许多学生和家长忽视了健康底线。所以,要抓住近视率这个核心指标,引导社会观念转变。
综合施策,多方共筑保护网
调研时,孙丰源发现,在国家的持续关注和各项政策支持下,不少中小学校园焕然一新,硬件设施逐步改善提升,“双减”工作、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倪闽景表示,青少年近视是个复杂问题,只有针对关键要素采取行动,综合施策,发动各方力量,才有可能完成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工作目标。
倪闽景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还有许多硬件不达标的情况。他提出,要按照国家新的教室灯光照明标准,分阶段落实教室灯光达标工程。此外,针对体育场地设施不达标问题,也需要开展专项建设。
“户外活动格外重要。”倪闽景提出,学校要规定中小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确保幼儿园的孩子有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此外,还要拓展孩子们在社区的运动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李有毅建议,推动家校社协同联动,打造以家庭体育为基础、学校体育为中心、社区体育为延伸和补充的立体发展模式,促进家庭、学校、社区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要提高全民青少年近视防控意识,通过社会的广泛宣传,明确近视的危害以及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家庭、学校、医疗机构都是近视防控的主体责任者。”孙丰源说。
精准防控,托起近视防控未来
想要提高对近视防控的重视度,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考核体系就是“指挥棒”。
倪闽景建议,要把近视率作为学校和地区教育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每年在主流媒体公布各地区青少年视力报告和近视率,接受社会监督。
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集团董事长何伟提出,打造“近视防控365体系”,借助数字技术,建立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动态监测与智能管理。
“加强基层近视防控服务能力建设,打通近视防控‘最后一公里’。”何伟提出,让技术下沉至社区和乡村,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建立社区智慧眼健康管理诊所和乡村智慧眼健康管理体系。
毕宏生把关注点投向了西部。他提出,实施对口支援计划,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开展较好的东部省份或单位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开展全面合作和共建,全方位提升西部地区近视防控能力。
“同时,还要加大眼视光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支持西部高校开设眼视光学、眼视光医学等专业,培养不同层次专业人才,为西部地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毕宏生说。
毕宏生还提出,要打造示范样板。结合当地实际,积极遴选和建设一批近视防控试点县(区)和示范学校,大胆探索实践,建立学校、家庭、医疗机构和社会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