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科技赋能提升学校体育质量
【慧聪教育网】AI赋能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有效路径之一。现代AI技术与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可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运动负荷监测,指导体育教师科学合理地进行学校体育活动设计,培育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学校体育在新一轮教学变革中,借助AI科技的有效助力解决了以往难以解决的难题,有效提升了学校体育工作质量。
项目带动,做好顶层设计
依托中国教科院强大的科研力量支持,福田区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引入智慧体育系统,努力实现学校体育活动质量的提升。自2018年以来,福田区参与了中国教科院智慧体育、健康体能科研项目,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指导教学,以AI赋能学校体育教育,力求在体育课堂转变、课外体育活动优化、体育竞赛水平提升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等方面取得进展。
传统的体育课堂,体育教师大多依靠工作经验和个人喜好来安排体育与健康课中的练习组数、次数和学生休息时间,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降低了体育与健康课堂对学生体质提升的效果。智慧体育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发挥体育课堂对学生体质的提升作用。福田区引入的学校体育智慧系统,将课堂中监测学生的心率情况实时传输到教师端,使教师在了解学生运动强度、密度等内容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课堂任务。
经过三年多的推广和实践,福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已具备熟练操作该系统的能力,可以在体育课堂上依据智慧系统实时监测的数据反馈,结合课堂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学调整,从而达到体育课堂提质增效的目标。
推进智慧体育,科学干预学生体质
除了关注校内体育课堂教学、运动队训练和大课间活动开展外,福田区推进的学校体育智慧系统还对学生的家庭锻炼、运动竞赛和体质健康监测一并做了科学的规划、指导和设计:通过运动负荷监测系统关注学生有效运动;学生家庭锻炼指导系统实现家校互动;学生运动竞赛分析系统记载学生竞赛成绩激发体育乐趣;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促进学生主动锻炼;体育优质课直播评价系统实现课堂教学量化评价。以上各方面内容数据实时上传云平台,建成区级层面的教学资源大数据,为学校、教师、学生智能化匹配课程和锻炼方案。
福田区教科院对全区20所小学、10所中学共计近950个教学班进行了课堂运动负荷监测数据采集。通过体育课负荷监测与评价,了解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追踪各年龄段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形成课堂体育教学参考依据,全面了解全区体育课教学情况,指导体育教师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为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具运动处方,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服务。
智慧技术,变低效为高效
运动监测是对学生运动过程进行评价,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和有效锻炼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环境中,教师监测和评价活动开展存在一定障碍,体育教师很难做到在带领学生参加运动的同时关注每名学生的运动过程。学校通过体育智慧系统,利用新技术监测运动过程,将自身的变化与环境的变化相连接,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下一步的运动方案。在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锻炼过程中,通过监测学生运动实时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可以获得自己的运动心率反馈,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整体运动反馈与安全预警,运动强度没有达到自身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继续挑战,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节点不仅仅限于特定的内容,整个过程都处于变化之中。学校体育智慧系统的优势体现在精准性、过程性、客观性、可视化、自动化五个方面。师生通过学校体育智慧系统,开展个性化和精准化教学,结合可穿戴运动设备和云平台采集学情数据,为学生运动行为精准画像,也可实现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动态管理,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变低效课堂为高效课堂。
家校联动,变有限为无限
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到明显改善,重要的缺失在家庭教育。与做文化课作业相比,家庭体育锻炼通常没有时间的保证。为解决家庭和学校体育教育脱节的现实问题,突破体育锻炼时空界限,福田区运用中国教科院体卫艺研究所开发的“体能天天练”小程序,有效地鼓励学生居家锻炼、课余锻炼。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锻炼反馈,反馈信息数据化、程序化,提供的信息丰富深入,处理快速,为学生课后居家锻炼的追踪、诊断、调控和管理决策提供了现代化的基础和数据条件理论。信息技术融入学生锻炼过程,提供了可量化的运动效果反馈,让分散在各个家庭锻炼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创造了家校间、学生间主动交往、信息反馈、优势互补的互动教育模式,实现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有限家校沟通向无限联动转变。
针对当前家长普遍对参与孩子体育锻炼热情有余、方法不足的情况,福田区教科院借助“体能天天练”系统的丰富功能,为家长开展孩子的家庭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该系统采用专家设计制作的运动处方视频,结合学生每天的运动量、健康档案的个人健康数据,从心肺耐力、柔韧性、上肢力量等多个维度指导锻炼,促进学生体质提升,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