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市“三名+”建设扩大优质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慧聪教育网】2021年,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渭南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力促进教育公平,渭南市教育局结合渭南实际,调动全市力量,实施了“名校+”“名校长+”“名师+”建设工作(简称“三名+”建设工作),周密安排部署,稳抓稳推,加快扩大优质资源总量,提升全市教育教学水平。
“三名+”建设工作以“名校+”建设为统领,以“名校长+”“名师+”建设为抓手,深度融合,整体推动。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缓解“择校热”,治理“大班额”,推动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让更多学生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组建“名校长+”发展共同体,以输出“名校长”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管理经验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队伍素质为目标,以构建优秀校园长快速成才平台为依托,培养造就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体现渭南教育特色的卓越校园长,培养近百名骨干校园长队伍;组建“名师+”研修共同体,实施名师引领,发挥示范作用,注重深化课程改革,切实解决教育教学难点和重点。成员之间合作研讨,经验交流,整体提升研修共同体的教育质量,培养万余名骨干教师队伍,为创建教育强市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级各类“名校+”教育联合体257个、“名校长+”发展共同体230个、“名师+”研修共同体6060个,开展各类研修研讨活动4000余次,骨干校园长、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初步形成了“三名+”建设的渭南新格局。
在全面深入推进“三名+”建设工作中,该市教育局把“三名+”建设做为教育强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下茬立势,主抓主推,成立领导小组统筹规划,采取五项举措全面推进。
强过程,调研指导先行。在赴外省进行考察学习基础上,研究探讨了渭南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进一步开拓视野、明确目标。同时,组建团队赴各县(市、区)调研实际现状与困难障碍,深入研判推进“三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积极意义。结合各县实际精准施策,通过制度、方案、措施、要求等,形成县域内“三名+”各项工作基本思路,形成了全市推进“三名+”建设工作良好格局。
搭台子,深化交流学习。为形成找差距、找目标、促进步、促提升的追赶超越浓厚氛围,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现场观摩学习“名校+”教育联合体、“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名师+”研修共同体经验做法,交流学习,研究下一步推进举措。推进会让各县市区对本区域内的建设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及考评,针对薄弱点研究改进,有效推动了全市“三名+”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抓创新,丰富方式方法。在该市教育局的统筹指导下,各县市区积极创新,临渭区提出名校输出“2+2”模式,共同体的组建采取“合并+合作”“域内+域外”的“2+2”模式;白水县提出以落实“五七十七”任务为抓手,力促工作落地见效;大荔县提出研发三图走融合互促之路、一核心五统筹引擎建设内生力;合阳县提出“六强化”的工作样态;富平县提出通过制定详细“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推动工作持续深入发展;渭南初级中学提出实行“一校一策”的原则;渭南高级中学提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落实“三个统一”等。
扩渠道,拓展提升方式。各共同体的主要组成人员为校(园长)、教师,按照市级抓骨干,县级抓全员的总体思路,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全市开展“三支队伍”全员培训提升。培训坚持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反思与交流相结合、过程与实效相结合的原则,扎实推进各类研修工作,同时深化校本研修,将各类活动和培训都落实在校本研修中,不断提升校(园长)、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带动各共同体深度发展。2021年,全市累计培训6.5万人次。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力助推教育强市建设。
重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三名+”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该市教育局在渭南教育网开设了“建设教育强市 三个专项工作”专栏,并持续刊发渭南市“三名+”建设工作简报,将全市“三名+”建设工作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及时推送,实时通报全市工作最新进展,保障信息渠道畅通。及时挖掘和培育好的经验做法,形成示范点,发挥指导、交流督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