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共享区域”游戏 培育幼儿核心素养
【慧聪教育网】近年来,山东省昌邑市邑城水岸幼儿园坚持“共生”“共享”“共融”“共长”理念,尊重儿童学习与成长的内在规律,多举措营造共生文化氛围、探索“共享区域”游戏方式,培育幼儿核心素养,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拓展游戏空间 探索资源共享
幼儿园摆脱游戏空间、游戏材料等限制,积极探索共享游戏资源,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全面发展。
一是创设“6区14室”共享游戏区,在教学楼走廊公共区域创设搭建区、骑行区、科学区、阅读区、表演区等6个游戏区,14个班级再每班建设一个不同主题的游戏区,这样6个区就变成了20个区,极大地扩展了幼儿的游戏范围,丰富了游戏内容。
二是设置班级“共享区域”海报、“共享区域”标识、楼层导引图等,指明区域所在班级位置,说明游戏的规则、玩法,便于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
三是根据三个年龄段幼儿游戏经验的共同点投放材料,融合幼儿的游戏经验,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活动情境,从而独立、自主地选择问题情境开展探索、交往、合作等活动,培养生活、游戏、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形成活动机制 实践共享游戏
幼儿园确立“共享区域,共享快乐,共同发展”的核心理念,形成《“共享区域”游戏模式实施方案》,并加以实施。
一是确立总体目标和分年龄目标,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每月开展的研讨、反思、分享、观摩、评比等活动,就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解决方案进行互动分享,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活动效果。
二是定点、定人、定职责,确定每个游戏区域的具体负责人,明确负责人的职责,这样有利于教师重点观察、分析、引导,将区域游戏做精做细做深。
三是将每周二、周四下午确定为“共享区域”游戏时间,每次至少一小时,其他时间为材料调整和级部研讨时间,促进了“共享区域”游戏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四是每学期更换区域游戏责任人的时候,确保游戏内容、游戏目标、历年档案资料的顺利“移交”。这一系列措施推动“共享区域”游戏模式向体系化发展。
抓好要素环节 促进游戏开展
为促进“共享空间”合理使用,幼儿园抓好各环节实施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提升幼儿游戏体验感,促进共享游戏有效开展。
一是坚持“渐进式共享”的原则。让幼儿先熟悉本级部四五个区域的共享游戏内容,再到其他级部的“共享区域”开展游戏,游戏人数由少到多,游戏范围逐渐扩大,最终实现全员游戏共享。
二是实施“大带小”的游戏策略。在共享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大年龄段幼儿的经验引领给小年龄段幼儿提供了更加接近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示范,也让大年龄段的幼儿体会到照顾弟弟妹妹的快乐和更多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三是教师有效指导。教师时刻遵循“共享”理念,树立自主性原则,不断挖掘幼儿的兴趣点,使“共享区域”游戏的内容、设备、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满足不同幼儿的游戏愿望,使幼儿对各区域游戏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活动,激发探索和创造的勇气。
四是贯彻“幼儿自主”的游戏理念。在“共享区域”游戏里,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在教师引导下自发交流,积极地表达情感、共享快乐。
建构共享课程 实现幼有优育
幼儿园结合幼儿发展的共性,发挥“共享区域”活动自主性、探索性、多样性、层进性、情境性、互动性的优点,遵循师幼共商共建的原则,设计“幼儿园‘共享区域’游戏课程”。
一是拟定确切的各年龄段发展目标和各月份发展目标,每个游戏区都针对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分别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使教师组织活动时重点突出,设计“共享区域”游戏方案时有据可依。
二是充分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需要、年龄特点,甄选出适合“共享区域”游戏课程的主题,如“美丽的春天”“多姿多彩的秋天”“我和我的祖国”等,系统地规划与安排课程内容,每月围绕一个大主题。
三是课程内容设置涵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每个主题课程结构完整,包含主题由来、游戏准备、游戏玩法、观察要点、指导建议、价值分析、教师的反思等。
四是对“共享区域”游戏课程实施全面评价,如“共享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教师指导行为、游戏材料的适宜性等。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针对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对幼儿的评价则侧重于幼儿的情绪发展、交往能力、合作情况、整理技能、规则意识、参与兴趣等。
“共享区域”游戏模式打破了班级界限,开阔了幼儿的视野,营造了一个井然有序又充满新鲜感的教学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使幼儿园整体区域活动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