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市:“互联网+教育”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慧聪教育网 2022-10-24 11:23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慧聪教育网】近年来,青州市多举措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打通教育互联网化改革路径。投资1.8亿元建成全省首家互联网学校,投入使用高标准教育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体验中心,建设云桌面计算机教室28间、云办公教师机终端2873套,接入省市县三级平台11个,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2个,纳入各类资源超过100万条,多媒体教室数量达到3614间,覆盖率达100%,被确定为全国“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市。

夯实“数字”基础,打造教育攻坚筑基新样态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来,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与各方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投资1.8亿元全面优化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新上86寸触控一体机1300台、学生机2461台,新建校园电视台10间、精品录播教室38间、常态录播教室77间,建设智慧教室、平板实验班58个。2022年投资7000万元,建成启用规模超前、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学习体验中心。

二是拓宽发展空间,畅通数据运行渠道。投入120余万元,建成全省一流的教育大数据中心,打造双万兆骨干、双千兆直通学校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小学教师用机达1万余台,实现人手一机,生机比达10:1,提升改造教育城城网,建成以2万兆裸光纤为主干,2000兆裸光纤到学校、100MBPS带宽到桌面的高速教育城域网,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建成教育安全视频监控及城域云数据中心,设置监控点位1.5万个,中小学安全视频覆盖率100%。

三是扩展先进技术,颠覆传统教管模式。组建集课堂管理、考场管理、教学教研于一体的的智能网络巡课系统,涵盖2315个教室,每个教室安装前后2个摄像设备,通过视频专网连接到教育大数据中心。完成10处学校网络电视台建设,实现教育系统重大会议网络直播。在“青州教育视界”公众号开辟互联网学校专栏,访问量达648万人次。

推动“数治"融通,构建智能治理新样态

一是“互联网+教学”,跨界化共享优质课堂。拓展“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化办学方式,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组织600名优秀教师研发1460节在线课程,建立线下线上融合、虚实结合的跨界课堂。建立合作联盟共进校应用机制,组建13个城乡学校共同体,开展“城乡学校学生同上网络名校课堂活动”900余次,实现校校有联盟,校校能互动。

二是“互联网+教师”,多元化共推应用改革。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邀请50名教育电教专家对中小学校长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成立电教中心松林新语名师网络室,吸纳信息技术骨干教师100余名,培训教师600余人次。创新开设“青椒”“深蓝”系列信息素养提升工程,吸纳年轻教师及老教师3215名,连续开展8期培训班,重点培训乡村骨干教师300余名,提升乡村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是“互联网+教研”,众筹化共谋教改创新。开展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实践,实现课程供给流程和机制再造。全市9000余名教师建立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95%以上教师能够熟练开展信息化教学,建立网络学科融合在线名师工作室86个,培育信息化教学名师75名。建立常规课堂巡查机制,将推门听课变为不推门远程听课,提升常规课堂教研效率,极大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开展“数智”应用,优化教育服务新样态

一是建立“一网式”教育办公管理系统。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教育招生、管理网络系统,实现适时化、无纸化管理,针对移动化办公需求,内部进行系统整合、流程优化,网络办公工作效率提高160%,公文流转时间减少70%。

二是打造“一线式”教育资源互联体系。建立青州智慧教育云平台,纳入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61个应用链接,构建分章节资源树平台,8385名教师、7.5万学生、3.3万名家长参与平台应用,上传各类教学资源210万件、优质课5000余节。结合教学助手、希沃白板等互动教学工具的应用,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效率。

三是构筑“一站式“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推进智慧校园深度应用,拓展智慧办公、智慧管理、智慧教学应用空间。校园一卡通无缝嵌入,班级圈成为家长展示学生读书成果的园地。目前已覆盖全市178所学校及幼儿园,共有9769名教师、9.9万名学生、10万名家长加入,开展家校沟通50万次,发布班级圈3000万条,日均使用量近4万次,成为腾讯智慧校园“全国十大示范区”之一。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