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成功承办第四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

慧聪教育网 2022-12-20 16:49 来源:互联网

【慧聪教育网】为了引领教育工作者深度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展示思维型教学的实践成果,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思维型教学实验基地之间的交流合作,近日,由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分中心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线上高峰论坛顺利举行。本届大会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思维型教学”为主题,采用线上直播方式进行,两天总计直播了17个小时。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立体式解读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和重要立意,提供了新课改落地的具体路径和实操策略、呈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思维型教学实践的新方向、新样态与新探索。

本届大会内容丰富,包括: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方向及落地途径主题分享、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及点评(文科场和理科场)、新课改背景下的思维型教学实践探索主题分享,会议最后,进行了思维型教学“三优”评比活动颁奖仪式。各有侧重、亮点纷呈,教育同仁相聚云端,共飨新课改背景下的思维盛宴。

陈国荣校长在开幕词中向各位嘉宾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教育集团在新课改的大变局中对思维型教学不变的情怀与追求,对美好教育的不变的期待和践行。陈校长谈到,培养“行于礼、善于思、格于物、达于美”的时代新人是育新学校的育人目标。卓越的学校依赖于卓越的师生,而师生个人是否卓越,源自其思维品质是否卓越。一个“善于思”的人,一个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并重,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齐飞的人,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才能更好的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成功承办第四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

陈校长认为,思维是知识的精华、素养的根基;思维是人类的尊严、文明的基因;思维是卓越的密码、未来的能源;思维是隐形的翅膀、最美的花朵。思维可以育德、可以致美、可以启智、可以日新。2018年10月,育新团队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做了典型发言,同时更系统地了解了思维型教学理论和其他学校的精彩实践,也正式拉开了育新教育集团与胡卫平教授领衔的思维型教学团队合作的序幕,启动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项目”。

2020年,育新学校承担了北京市课题《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课堂教学课例研究》,承办了第三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551思维课堂教学实践》一书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21年,《“551”思维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荣获北京市海淀区科研成果特等奖,学校荣获北京市科研先进单位,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单位。老师们围绕思维型教学开展的课题和撰写的论文进入爆发期。学校和教师是学生生活的环境,每一名育新学子都在思维型教学的氛围下健康成长。

2022年3月,育新学校《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公布。思维教学研修模式作为学校的一大核心竞争力被确立为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学校提出优化思维型教学核心团队,制定《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课程与教学改革整体实施工作方案》,以小初高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教、学、研、评、思”一体化推进,分步实施四大任务,构建学科素养目标体系,实施思维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优化师生教学研评工具、积淀思维型教学模式策略。

此次大会,育新学校中小学11位老师分别参加了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他们是王娅老师、张娜老师、董雪娇老师、郑惠敏老师、曲华彬老师、李斯莲老师、李萍老师、杨晓芳老师、朱囡老师、梁春燕老师、赵婧老师。

大会第二天,育新学校(中学部)执行校长闫振、教学副校长代翔燕、课程开发指导中心主任唐枫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思维型教学实践探索主题分享中发言。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成功承办第四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

闫振校长基于思维型教学,展示了育新学校(中学部)的阶段实践与研究成果;关于青年教师是推进教育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的中坚力量,如何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代翔燕副校长展示了以思维型教学理论为抓手的育新方案;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如何聚焦深度思维,建设跨学科融合课程?唐枫主任基于育新教学模式交出了一份答卷。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成功承办第四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成功承办第四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

这场线上盛宴,体现了思维型教学理论为一线教育人埋下了种子,并结出了累累硕果。作为全国思维型教学示范基地之一,未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和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还将继续聚焦思维发展,跟随课改步伐,以思维之风搭载教育的船帆,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李微)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