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2800米的县城,他带学生组了一支乐队
【慧聪教育网】吴利太职业生涯之始有些“硬核”:第一年,他翻了一座雪山才到学校。
2008年7月,毕业后的他被分配至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古拉乡中心小学任教。次年三月,开学偏逢大雪。从茫茫黑夜到晨光熹微,在领导和老教师带领下,新老师们用了9个多小时翻越古拉山,到达学校所在地俄鱼村。
此后十五年,吴利太老师都在高原上度过。从古拉乡中心小学,到察隅县完全小学,再到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团结小学,他举办过大大小小的文娱活动,设计民族特色音乐教程,教藏族孩子们唱歌、跳舞,甚至组过学生摇滚乐队。
他还喜欢琢磨电子产品。自2009年起,吴利太就在学校兼任信息技术老师。从多媒体运用,再到希沃的应用,他一直带领着学校老师不断学习和精进,推进当地学校数字化进程。
有热爱,高山便不是隔阂。
翻完雪山后,吴利太写下感悟:“初出茅庐的我,对一切都满腔热血。” 如今,这样的热血从未消退,伴随他在藏区,翻过一座又一座雪山,用音乐哺育一届又一届学生。
玩乐队的孩子不会变坏
对于察隅的家长和孩子来说,乐队原本是非常陌生的事物。
在察隅青少年活动中心,吴利太兼职钢琴和架子鼓老师。机缘巧合之下,他和一群同样热爱音乐的年轻人组了乐队。乐队取察隅县德姆拉山的谐音,名为“德木啦乐队”。
除了丰富业余生活外,吴利太组建乐队更重要的目的是——“以大带小”,让察隅的家长和孩子们接触音乐文化、萌生音乐兴趣。第一次公开演出结束时,有位学生非常兴奋地和他说:“以前我在电视上看才见过打鼓和弹吉他,现在我在眼前就看到了!”
“小德木啦乐队”自然而然地组建了。吴利太认为藏族孩子在唱歌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乐队形式碰撞,能迸发更大火花。“他们唱歌好听,和他们的发音习惯有关系。演唱有个技巧是用舌头抵住上颚,让舌头震动起来。普通小孩很难做到,但是藏族小孩基本上都能做到。”
吴利太将乐队定位为“摇滚乐队”。一是因为摇滚乐队更加普遍,二是摇滚节奏律动感强,更“劲爆”,比抒情风格的歌曲更符合学生的音乐审美。
在高原小县城组乐队,最难的是练习。乐器本需勤练,但绝大多数家庭无法负担乐器费用。学生只能每周靠活动中心的课程每周练一次。吴利太也比较无奈:“你到学校来,巩固旧的就要花大半节课,还要教新的,进度就很缓慢。”基本上,乐队一年才能排练出一两首歌。
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乐队还是正式亮相了。察隅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五周年之际,“小德木啦乐队”完整地表演了《龙的传人》——从演唱到打鼓,从吉他到贝斯,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看到小孩自信大声唱,家长频频认可,吴利太很是感慨。
为何让孩子学音乐、玩乐队?吴利太笑着回答:“就像周杰伦说的,学音乐的人不会变坏嘛。”
他认为,练习乐器能锻炼人的意志力和责任心。“中国学钢琴的人很多,但朗朗只有一个。我不是说要让他们弹得多好。而是当他们以后遇到困难了会想,乐器这么枯燥我都坚持下来了,而且还有些小小成绩,那我学习呀、生活呀,也可以的。”
他继而聊到非考试科目的意义——让你去欣赏美、感受美、表达情感。“一个人有高兴的时候,也可能有难过的时候。但如果我会弹个琴,抒发一下,效果会不一样。”
2020年,吴利太离开察隅,来到林芝市八一镇团结小学。新学校各种配套设施还没来得及跟上,校园文化体系还没完善,更别提乐器室。但他一直都有重组学生乐队的想法。
他知道这事急不得,打算先从第二课堂入手。“我觉得不一定要多,就比如鼓手教两个、贝斯教两个,其他再教两个。”等到像六一汇演的契机,让更多人看到学生乐队的魅力,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和配套设施进来。
电影《缝纫机乐队》的末尾,主角团在废弃工地搭建的舞台,上演Beyond的《不再犹豫》,随后引发全场自发合奏和大合唱。吴利太一直觉得这个画面非常震撼。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和他的学生,来一场这样的演出。
在西藏的信息技术老师
吴利太爱研究新的电子产品,自学音视频编辑软件,还会在家搭绿幕录制精品课。在以往,他心中一直有个困惑:“为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这么快,教育上的应用却这么少?”
刚入职时,学校多媒体应用都还没普及。2012年,他兼任学校电教老师,主要负责网络维护、软件安装、音视频处理和多媒体应用的推广。“以前有些老领导觉得,电教老师修修电脑就好,但我不想只做这个角色。”
学校中多媒体应用集中在PPT演示。怎么让多媒体和学科结合得更好?怎么让PPT不止于“展示”?环境艰苦,无人带领,老师们只能“摸石头过河”。
2020年10月,在林芝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上,吴利太第一次接触到希沃。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唐宋八大家的案例。“PPT只能按照顺序一个个出现,但是希沃能让指哪打哪。比如学生说柳宗元,屏幕就弹出柳宗元。”
于是,他便萌生了对学习希沃设备的兴趣。“蒙层、克隆这些功能都很好用。比如讲到某个节奏,可以让学生去组一组四分音符。这样课堂没那么乏味,学生也很喜欢。”
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办事处的负责人,吴利太经常举行公开课,邀请教师们共同感受交互课堂的魅力。他认为,如果只是开培训班或者下发资料,很多老教师很难理解。但课堂的实际运用,能慢慢动摇他们的想法,继而让他们主动学习教育信息化内容。
在藏区,吴利太深刻体会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益处。
他任教的学校是典型的寄宿制小学,家长一般是周边的农牧民及外来务工者。“基本上90%的家长文化水平都不高,甚至是文盲。”所以,学生教育都要依赖学校。
提升教学成绩方面,吴利太认为有两种方式:一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但对于二十四小时都在学校的学生来说,课程已经很满了,增加学习时间不现实。“光靠时间去堆,不是长久之计。”
二是从教师角度出发。“如果一节课堂互动和趣味性都很高,知识点呈现直观,那授课效果肯定会好一些。”他认为目前希沃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授课模式,提高了课堂质量。
寄宿制老师的另一重任务是“管吃管睡”。在教师资源本不宽裕的藏区学校,查寝、站岗等基本工作要耗费大量人力。吴利太希望,数字化应用能更深入地帮助教师管理。“比如在以前,很晚了,我们还要打起精神去查寝。但有刷脸门禁系统后,老师就慢慢‘解放’了。我们的精力就能投入到教学上去。”
近几年,他陆续通过了希沃初阶、中阶、高阶培训,并在希沃认识了许多同样积极学习的老师。2022年12月,他还完成了希沃杏坛计划三星导师的认证。
是信息技术老师,又是音乐老师,他不想“躺平”。“信息技术和科学融合很重要。这个世界变化很快,教育信息化也会不断推进的。老师当然也要跟上时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