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华为如何打造教育新引擎?

慧聪教育网 2023-08-09 13:05 来源:慧聪教育网

◎ 华为企业BG全球教育行业总监 杨少青/文

【慧聪教育网】导语: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下,智慧教育正在成为教育创新的新引擎。华为与教育行业专家共同提出智慧教育成熟度评估模型,未来更将携手教育解决方案伙伴,帮助教育组织持续加速全场景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之旅。

数字时代,华为如何打造教育新引擎?

物联网、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规模化应用正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应对智能社会的智慧型人才需求,全球教育行业全面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入融合,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那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什么?教育组织又该如何评估自身的教育信息化程度,系统地推进智慧教育的建设呢?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全球智慧教育论坛上,华为发布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机遇》白皮书,该白皮书从全球视角洞察各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实践成果,并与教育行业专家一起探索输出智慧教育成熟度评估模型,帮助教育组织进行教育信息化程度自我评价,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数字时代,华为如何打造教育新引擎?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全球多国的数字化发展战略重点推动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中国、新加坡、韩国等国以及欧盟纷纷出台教育信息化政策,着力提升受教育者的数字素养。

以评促学,六个维度打造评估模型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下,智慧教育正在成为教育创新的新引擎。它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便捷、高效和智能地学习,以满足智能社会及自身的需求。近年智慧教育的发展表明,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还通过大数据采集、多维度分析对学生进行智慧学习评价和反馈,以评促学。

虽然教育行业已经在数字化转型理念上趋于一致,但尚没有结合学段特点进行差异化落地指导的实践框架,导致不同学段的教育组织基于大框架理念制定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策略、实践方案和实际需求会产生偏差。针对这一问题,华为与教育行业专家共同提出智慧教育成熟度评估模型,从数字战略、数字治理、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评价、转型效果6个维度评估学校数字化转型整体性设计与教学全链条。通过这个模型,学校可以根据其学段等级,对数字愿景及规划、数字治理体系及数据规范安全、智慧环境建设、课堂教学方式、师生及学校评价体系、数字化转型效果等指标进行差异化评级,明确定位,为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方向。

此套智慧教育成熟度评估模型的构建成型,是华为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的成果之一。华为认为,教育行业正面临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这一不可逆的趋势,后疫情时代让我们认识到智慧教育从未如此迫在眉睫。未来,教学、管理和科研都将朝着全感知、全联接、全智能的方向发展,华为将携手教育解决方案伙伴,帮助教育组织持续加速全场景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之旅。

聚焦三大场景,深耕教育行业

多年来,华为聚焦智慧课堂智慧校园、科研创新三大场景,通过数据驱动、创新智能、全联接与协作提供全场景教育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构筑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已经取得较好的应用成效。在基础教育领域,科特迪瓦教育部联合华为打造了国家级E-education系统,通过搭建涵盖远程互动教学、E-Learning平台、远程培训系统等模块的智慧教室,以及配备校园视频安保系统、统一通信系统、数据中心和校园联网,校园联网不仅在74所校园内实现网络覆盖,更在遍布科特迪瓦全国的校园与教育机构共计133个站点间,构建了现代化、数字化的新一代教育系统,实现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均衡发展,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在科研教学领域,阿联酋的高级国家研究和教育网络(NREN)Ankabut联合华为打造了全栈教育云,为大学和教育机构提供云接入服务,华为不仅为其提供了智能开放的教育云平台,还通过OceanStor全闪存的卓越性能,满足其未来业务发展需求,以及建设了SDN来降低运维成本和复杂度,提高科研效率。

华为深耕教育行业,联合合作伙伴打造的全场景教育解决方案已经服务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800个教育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加速教育数字化进程。未来,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不断成熟,包括华为在内的科技企业将在更多方面和学校合作,涵盖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模式、技术赋能教育可信测评、课后服务与协同教育、未来学校与智慧应用、信息化赋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无边界学习等,为教育信息化注入数字能量。

专家观点:

未来的教学、管理和科研都将朝着全感知、全联接、全智能的方向发展,华为将携手教育解决方案伙伴,帮助教育组织持续加速全场景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之旅。

—— 华为企业BG全球教育行业总监 杨少青

本文出自《ICT新视界丨智慧教育特辑》,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码阅读,开启您的智慧教育之旅。

数字时代,华为如何打造教育新引擎?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