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指导策略

慧聪教育网 2023-10-07 09:3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刘哲雨,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慧聪教育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持续保持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影响,而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容易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易产生“虎头蛇尾”甚至放弃学习的问题。总之,学生长期学习动机不足易导致学生自我怀疑、消极无助,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学生为什么容易出现学习动机不足的情况呢?可以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

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内部的学习策略和归因方式。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分配学习精力,合理的归因方式可以增加学习动机。内部归因对学习动机的正向影响更强,外部归因对学习动机的负向影响更大。在成功情境下的合理归因有利于帮助学生有动力进行持续学习,失败情境下的合理归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找到失败的原因,从而帮助他们改进自身学习策略。

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关系中,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教育焦虑情绪等都会给孩子增添许多压力进而产生逃避和厌倦等行为或情绪;在学校里,教师的认可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没有体验到教师积极反馈的学生则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会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扬;同学之间的互动和支持,以及学习内容难易程度、趣味性和实用性等因素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习动机。

在教师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从三个策略上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做加法”“做减法”和“做乘法”。

合理使用和强化鼓励,为增强学习动机“做加法”

在学习动机的培养方面,家庭和学校需要发挥出不同的教育价值:

在家中,家长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转变“唯分数论”教育理念,疏导教育焦虑,在家庭中可以建立奖励机制,以更符合身心需求、自身特点的方式鼓励孩子。例如,对于取得学习进步的孩子可以给予奖励,奖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包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奖励要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学习任务本身的特点等,避免产生“过度理由效应”。比如,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当孩子的阅读时长达到要求时,一些家长使用礼物作为奖励。刚开始会激发孩子学习动力,但孩子为了得到礼物常常会忽略阅读质量,出现“凑时长”的现象,以至于最终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学校,教师使用鼓励式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情感认知进行正向培养,发挥教师的认可与赞赏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关注、心理暗示等策略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坚信自己“是有能力做到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可以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效应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高期望值,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并且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还应当给学生具体的、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创设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挑战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内在动机和价值,鼓励学生自我激励,让学生发现学习本身的乐趣和意义。

控制任务广度和难度,为增强学习动机“做减法”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应该承担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保障学生学习心理正向发展的责任。从微观教学到宏观组织,学校教学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在微观教学方面设置适宜的学习挑战。教师应具备教学专业素养,了解知识重难点,设定合适的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基本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整体把握和具体设计两方面提供有趣、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其次,在宏观组织方面严格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对于校园组织与治理,学校应紧密跟进国家“减负增效”政策,建立科学的教育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应该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前提下探索和发现自己的价值。此外,学校还可以把关“高质量作业”,避免学生做那些烦琐的“无用功”作业。多维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掌握高阶思维,从而养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为增强学习动机“做乘法”

学习动机是动态变化的,它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心理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持久性。这种连续性的学习动机与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着紧密联系,根据齐默尔曼的三阶段循环理论,将自我调节分为行动规划、监督管理和自我反思三个调节过程,在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成功维持学习动机。

因此,教师可以在计划调节阶段引导学生设置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学习计划、设置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推动作用。当个体距离目标越近,与目标预期的心理差距越小,其获得的激励值就越高,从而增强了完成任务的动机。因此在学习目标的制定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把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等。还可以进一步将抽象的远期目标分解为阶段化的中期目标和步骤化的近期目标,从而有效缓解目标意图和学习行为之间的心理差距,并形成目标达成的原始动机。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要适当,过于简单的目标无法激发学习动力,而过于困难的目标则会使人望而却步。当学习进程出现偏差时,引导学生及时矫正学习计划,避免失控感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打击。

在监控调节阶段,教师应适度引导学生自我提问维持学习动机。学生的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深度学习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对学生的不同动机水平进行有意识的监控,使其维持在动态稳定的水平,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持续的努力心态。当遇到阻碍学习进程的挫折时,自我监控能力强的学生表现出更好的自我监督与执行能力,保持相应良好的学习行为,直到完成学习任务。而自我监控能力不佳的学生,由于缺乏动力,一旦遇到难题,往往会选择拖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问,从高水平、深层次的提问训练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抵制内心欲望和外界诱惑,维持对学习的内部动机,调整自身行为,完成学习任务。

在评估调节阶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归因内化学习动机。自我评估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其中归因方式是二者之间的中介机制。学习动机强的学生会把自己愿意学习归因于“题太简单”“我这次考好是因为我正好复习了”等外部因素;学习动机弱的学生则会把自己不愿意学习归因于“我不是学习的料”等内部因素。可以看出,学习动机强的学生更倾向于外部归因方式,而学习动机弱的学生更倾向于内部归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评估的归因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归因训练。引导学生合理评估学习结果,使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并且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观,用积极归因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家庭和学校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