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覃塘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教师“安教工程”——盘活优质均衡这盘棋

慧聪教育网 2024-05-14 09:4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早上6时40分,广西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葵新村,陆续有家长送孩子到指定的校车停靠点等待乘坐校车。孩子们上车坐好后,校车平稳驶出停靠点,开往指定的学校。

校车的高效运行,不仅解决了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问题,还有效助推了中小学校的优化布局调整。2021年以来,覃塘区共优化调整31所学校及教学点;2019年以来新建成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增学位6000多个。目前,覃塘区小学平均班额31.86人,初中平均班额47.46人。

这是覃塘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入推进智慧教育、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实施教师“安教工程”……该区近年来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打出一整套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组合拳。2022年4月,覃塘区获评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区)。

智慧教育让城乡娃共享优质课程

“菱角开花在水里呀赛哟……”近日,在覃塘区蒙公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蓝秀美正在为本校学生以及覃塘区124所小学的学生上音乐课。课堂上,本校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而相隔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的其他学校学生,则正在通过信息化设备同步上课。

针对偏远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实际困难,覃塘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共享优质师资资源,通过广西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覃塘区中小学数字校园等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教育共享,以各学区联动的方式每周安排6节艺术课(音乐、美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打破了城乡校际教学壁垒。

“使用很简单,直接扫码就能进入,上面有很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从本质上说,城乡同步课堂就是通过实体课堂与在线学习相融合的方式,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城区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堂。”覃塘区教学研究室主任黄晓鹏说。

近年来,覃塘区积极探索构建“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研模式、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创新打造“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三个课堂”,实现乡村教育乘“云”而上,加“数”发展。

劳动教育成为全面育人“助推器”

“看!我摘的这个鸡骨草可以用来泡茶喝哦!”近日,覃塘区蒙公镇古山小学六年级(1)班王双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学校“药苑”采摘鸡骨草、挖天冬等中药材,体验收获的喜悦;还有的学生正在为其他药材除草,园内一派繁忙的景象。

古山小学以中草药为媒介,将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打造以壮医药为特色的科普教育园地,种植有车前草、土茯苓等壮医药材。学生可以体验从播种、施肥、除草到日常观察研究、动手采摘、分装打包的全流程。“种植、认识、研究、收获中草药的过程就是一个坚持努力、拓宽认识的过程。学生们不仅提升了劳动技能,还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一举多得。”古山小学校长覃星循说。

近年来,覃塘区以一课、一廊、一园、一馆、一主题“五个一”为抓手,按照项目化、基地化、生活化“三化一体”标准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工作,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目前,覃塘区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学生劳动基地近400亩、校均达2.5亩,做到“校校有基地”。

烹饪教育、手工编织、非遗文化传承……覃塘区各中小学校以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并逐渐开花结果。2021年5月,覃塘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安教工程”让教师安居乐教

每天下午下班后,覃塘区东龙镇中心小学教师肖翠容就到学校附近买菜回到教师周转房做晚饭,房间是两房一厅,冰箱、空调、热水器、抽油烟机等家电齐全,房内充满着温暖的生活气息。

“饭菜、教学设备、生活用水用电等问题,我们都可以提意见,从提出到落实,前后大概只需要一周,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我们生活、工作的幸福指数。”肖翠容介绍,她从2003年到东龙镇中心小学任教,在学校举办的联谊活动上认识了同校教师覃适彬,两人于2007年结婚并一直在此任教。

为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覃塘区大力推进乡村教师安居工程,并实施人文关怀。“教职工可以根据工作、生活需求向学校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以年级为单位收集后交由学校处理,包括饮食、住宿、教学、饮水等问题。”东龙镇中心小学校长潘远振说。

覃塘区大部分中小学处于农村,为解决教师住宿问题,覃塘区近年来实施以“造个房,做个媒,给块地,再培训”为主线的中小学教师“安教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生活待遇、改善工作环境。近三年,覃塘区新招录教师1053人,90%以上安排到乡村学校教学一线;建成乡村教师公共租赁住房、周转房2810套,解决2800多名教师的住宿问题。

“安教工程”实施以来,覃塘区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2名、自治区特级教师3名,获正高级职称教师6名;有17名被评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校长,有30人次获自治区级教师学科教学比赛奖。

覃塘区教育局局长李家杰表示,覃塘区将继续按照优质均衡的标准要求,立足区域实际,提高保障水平,优化教育布局,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