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淄博|数字化赋能,让教育更优质
【慧聪教育网】从电子班牌到智慧黑板,从手持平板电脑到VR沉浸式体验;教室里,联网的电子大屏可以随时调取优质课件资源;操场上,智能体育设备让锻炼更加有趣……数字教育应用场景正在不断丰富,当前,我市教育数字化建设正迈向应用融合创新的智慧校园新阶段。智慧校园是教育数字化的具体体现,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变革教育模式、改变学习环境、服务学生全面成长的“新引擎”。
数字化应用,正成为助力淄博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淄博教育高质量提升,建设教育强市的强大力量。
■ 数字化保障教育优质均衡
作为桓台县马桥实验学校(中学部)的负责人,牟堃见证了学校及全市信息化发展的全过程。
从电脑配备、投影白板到智能黑板一体机,他感叹:“科技的进步让我们也能了解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即便是乡镇学校,现如今我们的教育资源已经逐渐与城区重点学校开始同步贯通。”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一组数据里体现:全市100%的中小学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367所学校创建了智慧校园,占比达到85.7%;中小学宽带网络万兆到区(县)、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
在桓台县马桥实验学校(中学部),学生正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课
走进高青县实验小学,朗朗的读书声传来。在一间教室里,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多媒体屏幕认真上课,与此同时,在交互式一体机屏幕“对面”,地处乡村的高青县青城镇码头小学的学生与他们一道,隔空同上“一堂课”。数字教育的支撑,让农村孩子与城区孩子享受一样的优质教育成为现实。
高青县实验小学与高青县青城镇码头小学的远程同步授课,正是利用淄博智慧教育教学大数据平台,实现师资、课程、场地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持续有效流动,让每位学习者都平等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如今,高青县县属学校已全部开设了这样的课堂。以我们学校为例,每周我校最少有2节这样的课。同步课堂让师生关系更融洽,两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高青县实验小学校长霍秀芹说。
高青县实验小学与高青县台李小学的学生通过淄博智慧教育教学大数据平台实现交互式授课
作为我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淄博智慧教育教学大数据平台运用5G、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统筹规划了“云、网、边、端、用”五层“数字化教育”基座。云边使用5G+边缘计算实现AI算法和应用的就近落地,端侧部署5G智能终端设备,连接所有同步课堂和云教学客户端
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傅宁说:“我市中小学信息化基础建设已高标准完成迭代升级。一个集‘智脑结合、物联感知、数据分析、按需推’为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化、数字化智慧教育体系正逐步完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增强,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亦不断创新,智慧校园全面铺开。”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涉及整个教育生态的系统性、根本性变革,它重构了教育价值,是我市实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路径。
■ 数字化为智慧校园插上“翅膀”
应用作为教育数字化的根本,数据为应用提供了强力支撑。
在临淄区溡水实验学校的操场上,同学们的仰卧起坐测试正在摄像头的“密切注视”下有序进行。这与以往传统体育课上,老师依靠纸笔计分的方式大不相同,同学们此次的成绩完全由操场上的一个个运动摄像头进行识别判定,并实时传送至老师手中的平板电脑上。智慧体育系统不仅能实现动作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完成度生成报告。根据报告内容,教师上课有了科学依据,教学评价将更加精准。
“智慧体育系统能够让体育教学过程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精准化、结构化,达成体育教学的‘因材施教’。”溡水实验学校体育教师李臣说。
在张店区北苑小学,语文教师景心怡正在给学生们上一节作文赏评课。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同时出场的还有两名AI教师——“AI智能习作评改系统”和“AI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AI教师从内容、形式和表达3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给出了不同维度的综合评价,并对每名学生的习作进行个性化、“一对一”的评价,学生再根据这些建议进行“点对点”有针对性的修改,即时生成。此举不仅实现了过去不可能当堂课完成的“全批全改”,而且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据了解,北苑小学组织教师开发了AI作文系列资源,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范文和写作锦囊,辅助修改习作,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高效。
“数字化进入课堂,教师的主体性也更加重要了。”市教育局副局长成康表示,“借助机器和技术的‘智能’,可以帮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任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研究学情和教材上,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者、引导者、支持者。这正是数字化倒逼下催生的一场教与学的革命。”
从“传统校园”到“智慧校园”,数据成为建设中的关键要素。有效的数据分析与应用,让学校、老师、家长更加了解学生状态、实现个性化服务,进而发现教学问题、帮助科学决策。目前,我市445所学校1775间教室安装了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建成的智慧教育大数据中心,已接入了571所学校、7542间教室,40662名老师正在使用。数据化、智能化、浸润式的“能动课堂”和“未来学校”在我市已经逐步实现。
教育数据的伴随式采集及深化应用将成为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数据应用于课堂教学改进从而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应用于教学模式变革从而支撑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应用于综合素质评价从而实现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改革,应用于教育的科学决策从而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
■ 数字化教育的淄博方案
在数字信息化的助力下,我市教育正在向着育人为本、系统推进、引领发展的目标迈进。
日前,在周村区召开的“全国第三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淄博周村论坛”上,一段有关我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分享,引来与会嘉宾的阵阵掌声。“走进淄博校园的感受是,这里的学校让我觉得‘大’和‘科技化水平高’。听过案例分享后,让我了解到,淄博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更符合‘适合学生’这个命题。”与会嘉宾惠女士说。
在临淄区,在科大讯飞技术支持下,共计打造了三所学校的VR德育实验室。通过VR德育实验室,可以进行沉浸互动式教学,实验室中的AR智慧党建沙盘,让学生可以走进虚拟的党史博物馆,了解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史实。再利用VR技术,重现长征中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场景。
“很多画面仅仅看书本上的文字是体会不到的,VR技术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长征时的艰辛,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长征精神,以及红军不畏艰难的品质。”临淄区淄江中学七年级五班的学生王珏嘉说。
周村区实验中学则利用网络平台资源,推出多个“套餐”供学生选择,如“课后服务+德育”“课后服务+劳动教育”“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等,打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组合拳。
“借助平台,我们实现了反向备课。在平台中学习优秀课例,汲取智慧,优化重构。同学们都反映课堂内容更加精彩了。此外,利用平台赋能数字课堂转型,我们已经习惯了利用智慧平台应用进行课前助学、课堂互学、课后延学等。”周村区实验中学任课教师李云说。
周村区实验中学重新组合国家中小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推出“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据悉,我市已建成淄博市智慧教学大数据平台及淄博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正不断推动“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面向全市学校免费共享。其中,平台现有资源总数326万条,云课件教案数148.7万件,点播资源1.1万个。我市教师的云课件被全国370个城市选用,全国累计获取193.1万次。
智能设备、高新技术、智慧平台……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我市正在为推动优质数字资源的区域、校际共享贡献淄博力量。
“教育数字化最终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技术。只有激发了人的内生力,教育数字化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英涛表示。沿此方向,淄博教育正在以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跨入一条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