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整体推动数字时代中小学德育变革

慧聪教育网 2024-07-03 10:39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024年第6期

作者:崔学鸿,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党委书记,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委会理事长

广东深圳:整体推动数字时代中小学德育变革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深入推进,当前我国教育已经进入注重数字生态建设的重要阶段,走向数字化是德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学校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重视运用数字技术提升育人能力,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挑战。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入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双实验区”,通过改善数字德育环境、以数字技术重塑德育课程、构建新型德育云端共同体、优化数字德育评价体系建设等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德育资源建设和教育模式探索,实现了德育资源跨学校、跨区域共享,加快推进了德育数字化进程。

一、准确识变:明确问题与挑战

广东深圳:整体推动数字时代中小学德育变革

面对教育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深圳市教育学会面向全市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和家长开展了“互联网环境对中小学生德育影响”的数字德育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160份。其中,学生问卷4728份,小学、初中、高中占比分别为46.23%、32.45%、21.32%。教师问卷500份,男性、女性教师占比分别为21.2%和78.8%。家长问卷7854份。学校管理者问卷78份,包括书记、校长、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和其他部门管理人员等。专家团队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信息,形成了如下判断。

1. 学生有期待:大多数学生愿意使用数字德育资源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并使用手机,使用时间相对较短;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学生利用手机查阅资料、看视频教程,开始接触社交媒体和游戏,上网时长增加;初中、高中学生手机使用更加熟练,包括学习、社交等,但学习仍是主要目的。

在网络与移动设备已成为学生生活与学习重要组成部分的前提下,学生对数字德育有较高的期待。调查结果显示,84.45%的学生愿意使用数字资源学习德育相关课程,85.14%的学生期待教师在开展德育相关教学活动中更多地使用互联网,89.94%的学生期待可以使用更智能的德育数字化平台。

2. 教师有需求: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工作经验不足

教师数字素养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技术,对数字德育、“互联网+”德育持肯定态度,对学校现有的数字德育资源较为满意,但只有一部分教师在使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工作方面有一定经验。

德育专任教师比例和数字德育活动频次有待提高。大部分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教师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每学期开展互联网德育相关活动的次数为2~3次。一定比例教师对学生“网络欺凌、网络造谣、网络剽窃、侵犯他人隐私、模仿网络上的不良言行、使用AI生成的虚假网络信息”六大网络德育问题有所关注并进行了干预。

3. 学校待探索:数字德育的活动少,课程、资源和法规不足

学校对数字德育的优势有较高认可度。70%以上的学校管理者认为,互联网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容,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丰富灵活的教学方式。同时,学校数字德育工作也面临一些亟待突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数字德育活动开展的频次不高。55.12%的学校上一学年安排“互联网+”德育活动次数少于3次,3.85%的学校从未基于数字资源开展德育相关课程教学。二是学科课程渗透不足。61.54%的学校管理者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学生处于心理发展动荡期,有些问题容易出现反复。三是学校数字德育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德育资源有待丰富,教师数字德育素养有待提高。四是相关法律法规缺失,亟须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防范网络剽窃、网络欺凌、网络造谣等事件发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道德及伦理问题。

4. 家长在观望:存在一定的疑虑和担忧

家长对学生的互联网学习持谨慎态度。如何正确地使用互联网,避免其负面影响,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重要问题。家长对孩子使用互联网的态度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其中持中立态度的家长最多,反映了家长对互联网学习既存在疑虑和担忧,又有一定的期待。只有2.9%的家长认为自己完全具备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表明家长在教育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方面力不从心。

此外,家长支持教师安排更多互联网德育相关活动,期待社会对学生的数字生活提供更多支持与关注,期待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学生的网络安全和隐私权。

广东深圳:整体推动数字时代中小学德育变革

二、科学应变:积极行动与探索

1. 营造良好的数字德育环境

其一,出台数字德育相关政策。深圳市先后出台《深圳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重点推动“数字底座筑基工程”“智慧治理拓基工程”“智慧教育人才强基工程”和“教育智能升级典型应用工程”,建设以“教学个性化、教研协同化、评价科学化、治理精细化、体系智能化”为应用特征、以“生态互联、全域协同、立体感知、持续进化”为技术特征的“鹏教智能体”,为数字德育保驾护航,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其二,整体构建智慧教育体系。深圳市整体设计“1+4+6+8”智慧教育体系,即“一体赋能、四新、六智、八大场景”,实现“数字转型提质创新,智能升级减负增效”的目标。其中,“一体赋能”,指构筑“鹏教智能体”,为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四新”,指以新基建、新治理、新学校、新队伍为重点专项目标,通过数字转型提质创新,切实提高机关科学治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校长教师教研员队伍信息化融合应用能力水平。“六智”,指在6个融合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方面进行智能升级,通过智能升级减负增效。“八大场景”,指打造8个以上可智能升级的可视化标志性应用场景。数字资源建设及智慧教育体系构建,聚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德育数字化进程,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跨学校、跨区域传播分享,提升了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三,推动建立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机制。深圳市积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构建一体化育人共同体。例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组织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家庭教育名师等在内的团队,研制开发了“双线并轨家庭教育微课体系”,在“罗湖幸福心动力”网站定期推送相关课程,便于家长线上线下随时学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校内、校外互动,线上、线下联动,一体化育人效益明显提升。

2. 以数字技术重塑德育课程

深圳市以数字技术重塑德育课程,构建德育新课程体系——互联网+活动课程、互联网+社区课程、德育微课程、互联网+课程思政、德育慕课。各区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区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等德育品牌创建活动,创新开展德育课程实践活动,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新型教学模式示范区”和“人工智能示范校”等。

例如:盐田区开发了基于区域特色资源的德育新课程,立足学校紧抓学科资源,放眼校外深挖社区资源,把知识、思维、方法、观念等学科的严密体系与社区环境、历史、建筑、机构的开放素材结合起来,通过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4个学科领域和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社会人文3个社区话题有机融合,初步构建了基于区域特色资源的项目式学习德育特色课程体系。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和应用,再形成区域性的德育课程资源库。

3. 以云端共同体构建丰富德育形式

深圳市积极构建新型德育云端共同体,打造“1+N”共同体学校新形态。“1”指云端学校,“N”指入驻学校,依托云端共同体打造“多师多堂”协同德育模式,探索“同备、同研、同教”的德育教研新方式。云端学校严格遴选德育主讲教师,带领每个年级26个班的辅讲教师形成结构化教师团队,实行“常态化、全学科、多主讲、直播互动+智能辅助”的“云端主讲+辅讲”多师班会教学模式,让德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区、校创造性开展了“云德育”实践活动,如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的“云端音乐会”、南山区的“行走德育”“七彩德育地图”、宝安区的“云端思政课堂”、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的“学科统整”、福田区彩田学校的“云端劳动”、龙华区鹭湖外国语小学的“云端颁奖”等。

4. 优化数字德育评价体系建设

深圳市积极推动各区、校打造并不断优化数字德育评价体系建设。如南山区的“14235”数字德育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1个视角”(以数据为德育评价赋能)、“4个维度”(全要素、全过程、全学段、全领域)、“2个层次”(区级、校级)、“3个中心”(全息采集中心、评审管理中心、诊断反馈中心)、“5个功能”(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锻造德育队伍、推动德育整体发展、擦亮德育品牌)。南山区的智慧德育服务平台构建了采集、评价、诊断和反馈一体化的数字化德育评价体系,为学校德育精细画像,为学生成长精准诊导。截至2023年10月中旬,全区百余所中小学校累计开展德育活动4万余项,通过数字评价与反馈,整体提升了区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广东深圳:整体推动数字时代中小学德育变革

三、主动求变:务求实效与突破

在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德育发展过程中,深圳市在数字德育资源开发、德育评价体系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建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丰富和拓展了数字德育资源。深圳市积极建设高水平数字德育课程体系,丰富、充实“深圳教育云资源平台”上的德育专题资源库,开设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等近10个主题专栏,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建立数字德育校园,拓展校外德育活动实践基地。

二是建立并完善德育评价常态化机制。深圳市构建覆盖全市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跟踪记录,建立学生成长数字档案袋。截至2023年,已完成69万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中招录取及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三是积极推进校家社协同数字德育建设。深圳市教育局通过与相关部门配合,加强教育系统家庭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打造融合数字技术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校家社协同机制。

四是师生德育认可度与满意度日渐提升。调查结果显示,93.2%的教师对学校德育相关课程的数字资源比较满意,96.4%的教师对学校结合“互联网+”开展德育相关课程教学比较满意。45.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德育课程数字资源比较丰富,50.63%的学生对学校德育课程数字资源使用情况比较满意。

五是德育创新课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在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深圳市有多项德育成果获奖。

未来,深圳市将继续直面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开展“五大行动”——以数字技术为创设德育情境、学生主动建构、校家社协同育人、德育评价改革、师生减负增效赋能;实现“六个愿景”——德育的情境化、融合化、寓乐化、协同化、数据化、智能化,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新发展,探索数字时代中小学德育的新路径和新范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