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夯实基点扩优提质 扎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慧聪教育网 2024-08-09 16:12 来源:《人民教育》杂志

【慧聪教育网】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部署要求,聚焦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努力以基础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基础教育之强夯实教育强省之基,加快谱写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云南篇章。

一、从政治上把握基点作用,深刻认识扩优提质的重大意义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课题。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目的,就是要从供给侧发力,显著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强国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行动计划精准聚焦基础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所急所盼,具体细化为八项举措,为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开出了“药方”。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是云南教育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云南仍是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边疆、多民族特征明显,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优质资源还不足,办学条件仍有缺口,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教育质量还不够高,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差距仍然存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规格召开全省教育发展大会,就“基础教育要上台阶”“教师队伍要高素质”“学校管理要抓到位”“留守儿童关心关爱要加强”等作出部署安排,全省上下形成“抓今天的教育就是抓未来的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从民生上聚焦公平普惠,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聚焦扩容增位,推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一是大幅度增加学前教育学位供给。省政府从2021年起连续4年将“新建、改扩建200所幼儿园”纳入10件惠民实事进行全面部署,累计投入超过25亿元,共完成655所幼儿园建设,增加公办学位13万余个,公办在园幼儿占比从2021年的45.06%增长到2023年的48.39%。二是强化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建设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三大组织服务体系建设,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三是着力提高学前教育办园水平。出台《云南省幼儿园办园质量综合评价方案(试行)》等文件,全面推行幼儿园保教课程游戏化,开展“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宣传月活动,持续开展幼儿园“小学化”治理行动。做好省级基地园长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聚焦强校提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实行每月1次实地蹲点调研指导机制,支持玉溪市探索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践路径。石林县、玉溪市红塔区、曲靖市沾益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实地核查。二是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开展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对全省教育影响研究并强化成果应用。出台《关于加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的指导意见(试行)》,加快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2023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覆盖率较2022年提高10.34个百分点。三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制定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实施意见、语文等19个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健全省、州、县、校四级教研体系,129个县(市、区)全覆盖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并强化监测结果应用,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聚焦内涵提升,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一是积极改善办学条件。2019—2022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04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133所,解决全省21.6万个普通高中学位缺口。近5年来,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78.43%提升到91.99%,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二是建立“五个一批”帮扶机制。统筹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教育部直属高校托管帮扶、云南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州市优质普通高中托管帮扶五方面力量,建立了具有云南特点的“五个一批”帮扶机制。三是推动新高考、中考改革。全面启动新高考改革,推进再选科目等级赋分办法、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工作办法等改革配套政策研制。推进中考改革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三、从规律上紧扣优质高水平,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台全面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16条措施,98.39%的公办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入打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开通“中小学德育学堂”,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行走的思政课”等系列活动。二是加强体美劳和心理健康教育。率先推进体育美育中考改革,支持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建设“守望云心”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实施“万名党员联万家、万师访万家、万个亲情关爱视频室”等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工程,更加注重学生体育锻炼、美育熏陶、劳动教育、心理健康。三是创新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省内23所高校每学期选派1000名左右体育美育相关专业优秀学生和专任教师到怒江、迪庆和边境地区29个县(市)实习支教,补充沿边地区紧缺学科教师。涌现出“没有一个小眼镜”的红河屏边湾塘小学、“劳动最快乐”的宣威靖外明德小学、玉溪市聂耳师生合唱团等一批典型案例。

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素质。一是补齐缺口。统一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全省县域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用好特岗计划,实施省级公费师范生培养项目、地方优师计划、银龄教师行动,为乡村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二是实施“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构建省、州(市)、县(市、区)三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三类的基础教育“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发展体系。实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小学期”制度,将分散的教师培训相对集中到固定时段,有效缓解教师培训工学矛盾。三是保障待遇。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在乡镇及以下学校任教教师可不受高级岗位数额限制评聘高级职称。省委、省政府每年拿出5000万元奖励500名在乡村从教20年以上的优秀乡村教师,鼓励乡村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