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建设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

慧聪教育网 2024-08-13 11:28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体通过教研机构—高校—政府—中小学—企业的合作,围绕区域教师数字素养模型构建、体系创生、实践探索、效果检验等重点开展工作,更重视区域内学校个性化发展,更重视区域内教师教研和培训,更重视加强外部资源支持

■东城区以课堂质量分析与改进为核心,深化“数据循证”的教育评价改革生态建设,不断提升教师利用技术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慧聪教育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报告中,“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被作为构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要求。可见,数字素养是智能时代教师的关键素养,更是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保障。

作为首批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北京市东城区顺应趋势,通过实施教师素养提升示范行动,深入推进教师数字化项目建设,以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整体推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

打造跨界融合的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体

技术前沿探索力度不够,技术人员与学校教育教学人员支撑融合不深,教师学科和学情探索智能教学应用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东城区在启动教师数字化项目初期,经过调研发现,尽管数字技术已经融入课堂教学,但是区域内教师数字素养能力不足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针对需求和问题,东城区教委统筹部署,因需制宜,锚定培育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现代教师为核心目标,从多维度全面启动教师数字化项目。首先是打造了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体。该联合体通过教研机构—高校—政府—中小学—企业的合作,围绕区域教师数字素养模型构建、体系创生、实践探索、效果检验等重点开展工作。这一联合体具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更重视区域内学校个性化发展。目前,东城区在全区中小学校推行首席信息官制度。学校首席信息官明确由学校校级领导担任,负责牵头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制定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教师教研、管校治校的年度目标,统筹校内教育数字化经费投入方向等。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体通过学校首席信息官,深入了解各校数字化建设工作特色与难点,就提升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和能力,有针对性地指导各校制定工作方案与培训计划。

二是更重视区域内教师教研和培训。联合区教科院,以科研、教研、师训为抓手,多维度推进区域教师教研与培训。科研部门设计研究方向、开展课题指导和推进课题进度等,合理调动联合体专家资源,对教师课题研究全过程进行培训和指导。教研部门在联合体就各校教学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高质量选取学科教学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教案和课例进行研讨,从而做好区域化、集团化教研的课程共建。师训部门依据课题推进进程,及时通过培训将教研部门的相关课程推送给一线教师。目前,东城区在技术融合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活动设计、课堂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系统化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和研究。

三是更重视加强外部资源支持。首先是积极引进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专家团队,陪伴式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深度参与区域教师数字化项目。从选题、申报、立项、过程研究和教学实践全流程指导教师深入教学场景和研究项目,通过教学方法指导、课题指导、应用技术指导等,就数字化课堂教学创新、数字化课程创新与体系发展、表现性评价与多元评价实践、学习方式变革与学生素养发展等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次是与教育技术龙头企业联合研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内在规律的教育智能产品,持续推动技术产品迭代升级,防范和规避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与安全风险,形成良好的数字教育生态。

围绕教学场景设立校级智能技术应用研究中心

为了让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体充分发挥作用、放大成效,东城区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

一是培育数智赋能教学典型场景,为教师如何使用数字化技术提供样本。东城区与多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合作,联合研发培育课堂诊断分析、知识图谱支撑下的及时反馈、作业全场景、个性化教学、AI教师助手等23个典型场景。与此同时,鼓励学校设立智能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推动典型场景在学校具体落实,实现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如在北京宏志中学,围绕精准教学,就语文学科教学开展深入实践探索。学校设立了语文作文写作和批阅研究中心,通过写作大模型实验、“IN课堂”项目,辅助教师为学生作文指导提供“私人定制”。课前,教师依据大模型收集的学生上一节作文数据和课前调研结果,制定本节课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飞象星球写作大模型开展师生互动、人机互动,构建作文框架,明确写作方法;课后,学生把作文上传到“IN课堂”作文批阅系统,自动生成精准的作文个性化指导和学情分析报告,教师根据分析报告结果,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指导,提升了学习效率。在教学模式探索中,学校设立的智能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无疑发挥了引领作用,更在实际落实中提供了实践保障。

二是组建多样态数智教学共同体,为教师用好数字化技术提供学习路径。围绕教、学、管、评、研等教育主业场景,东城区在智慧体育、融合课堂、智能批阅、AI课堂教学诊断、智慧教研、心理健康、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共同体建设。

学校一线教学中,往往面临着体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测试统计过程复杂、教师数据知识与能力不足的问题,体育教学中数据应用方面明显存在短板。对此,东城区率先组建区域智慧体育教学共同体。依托区域中小学生“日运动负荷”运动数据库,区域智慧体育教学共同体重点就面向课堂、面向监测,对教师如何用好数据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开展研究。

面向课堂,通过运动负荷检测系统,学生运动数据实时上传到可视化数据平台中,共同体通过对数据运用的研究,明确了对单节体育课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标准,如运动强度、密度,运动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年龄段发展特征等,清晰明确为教师如何用数据提供规范。

面向检测,共同体成员校在操场上安装智能数据采集器,参数设计符合课堂检测要求,智能仪器监测覆盖不同运动项目,如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跳绳、仰卧起坐等,实现体育运动的智能感知、智能监测,提升测试和统计效率,节省人工录入成本。在课后锻炼和课余体育活动场景下,个人比赛排名通过可视化平台展示,提升学生锻炼积极性。通过开展智慧体育项目,学生体质健康成绩显著提升。

以提升数据运用为核心搭建教研平台

在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课堂依旧是学校教学育人的主阵地。为此,东城区以课堂质量分析与改进为核心,深化“数据循证”的教育评价改革生态建设,不断提升教师利用技术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是建立“一平台四中心”的区域智慧教研共同体平台。利用在线协作工具实时共享资源、讨论问题、提出建议,区校联合共建本地化、适切性数字资源,满足共享优质数字课程及资源需求的应用系统,提供优化作业、数字课例、素养评价模型、教学微课、备授一体化板书、理化仿真实验及测评等适切性、便捷性资源,满足一线教学中不同学科、不同场景、不同用户的资源应用需求。

其次是创新循证教研范式实践环境和理论范式。在系统、工具、数据多个层面上形成循证教研体系,研发和实施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循证教学新型系统,实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响应行为的过程性记录与自动化分析。

目前,东城区构建了“AI+教研”课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课堂结构化、过程性数据,如选取学生表现、师生互动、课堂结构、学生思维培养、素养表现等关键维度数据展开采集与分析,就高阶思维培养、教师提问、批判性思维培养、教学目标达成度、师生互动有效性等具体问题,指导教师个体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实现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实现基于循证数据的教研训一体化模式。

再次是基于数字空间建立学区智能化教研体系。以开放共享的教研体系,实现教师备课、教学、听评课、科研、培训、评价的一站式完成。通过采集学生作业数据、学校测验数据、区域质量调研、第三方数据等过程性数据,辅助教师精准“备学情”;利用区本及校本资源库、电子化教材、同步教材资源,辅助教师高效“备资源”;通过研报告、研洞察,为教研员和管理者提供科学化的教研及教学数据分析,辅助教研员等精准“备师情”。

借助东城区数字教研平台,采集教研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教研员根据不同维度的研修数据,分析研修内容的均衡性及研修主题的合理性,适时对区域内教研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优化教研多元评价,增强教研支持效果;指导学校常态化开展基于数据的精准讲评课,利用大数据定位班级共性薄弱点,并结合区本、校本资源精准匹配备课资源,提升课堂质量,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深度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