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伟跃:数字化赋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慧聪教育网】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教师是融通教育场景和数字技术的智慧桥梁和关键环节,要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切实推动数字化赋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加速了教育资源要素、教学组织方式和教育运行机制的变革重组,成为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的动力引擎。作为教育数字化的推动者,教师队伍在发展与改革方面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时值第40个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召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俞伟跃在与本刊对话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工作司将按照教育部党组部署,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坚持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理念,以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为基础,以教书育人能力提升为关键,以深化应用为牵引,以扩大优质资源和服务供给为导向,全面赋能教师发展,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支撑引领教育强国建设。
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石
在线学习:
从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层面看,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具有怎样的意义?
俞伟跃: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造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这要求我们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使技术为教师所用、为教师赋能,让广大教师成为数字教育的倡导者、践行者、引领者。
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是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指出,“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智助教,研发智能助教,支撑教师备授课,实现减负增效,让教师有更多精力去从事创造性教学活动、育人活动”。在数字时代,教师角色正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数字化学习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数字素养已成为当前教师不可或缺的特质,是数字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是以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随着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学方式愈加多元,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常态,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高阶能力、素养培育和价值塑造。二是以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支撑教学变革。教师专业发展场景需要数字技术赋能,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不仅是教学辅助工具,也是促进教师彰显数字胜任力、保障教学扩优提质的重要力量,为教师培训、研修和评价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以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支撑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乡村教师是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数字技术可以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助力精准帮扶、推动城乡教育融合发展,为实现教育公平、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多措并举破题“数字教育,教师可为”
在线学习:
近年来,为推动教师数字化学习、提升数字素养,教师工作司做了哪些工作?
俞伟跃: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教育,教师何为”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近年来,教育部加速推进教师教育模式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动教师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着眼未来培养人才。教师工作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将“赋能教师”纳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总体部署,着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数字化转型:
一是制定《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提出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并明确了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等五个维度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本规范。二是加强教师发展数字资源供给。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板块建设,围绕师德师风、学科教学、心理健康、劳动教育、安全教育、作业命题、家校社沟通等,优化资源分类和资源供给,为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深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依托平台的优质资源,实施线上专题研修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超7200万,累计访问量超53亿次,使平台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好帮手。同时,持续建设中小学名师名校长线上工作室,发挥其在资源共享、骨干培养、协同教研、教育帮扶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四是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在线学习:
目前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
俞伟跃:目前,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在赋能教师学习、教学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数字化赋能教师学习,以数字技术促进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覆盖教育各种场景,实现了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支持,解决了传统教师培训教研教学耦合不够的问题,通过统一的数字基座,促进了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培训学习教研一体化,提高了教师的发展效率和质量。二是数字化赋能教学创新。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师研修”板块,特别是网络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设立,实现了跨区域、跨时空的云端研修新模式,有效带动了区域骨干教师的发展,直接辐射影响了数万名教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化传播应用。三是数字化赋能管理服务高效化。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拓展功能,有效支持了教师信息的动态管理、跨省调动、支教统筹等,新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公费师范生履约管理、教学成果奖在线申报等功能,有效提升了教师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水平。
但是,对标建设教育强国的高要求,对标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强需求,教师队伍数字化发展仍存在不足。一是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需求迫切,需进一步加强数字技术学习和融合,提升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教学的能力。二是教师研修资源支持教师发展的精准化、智能化资源供给还不充足,资源优化迭代仍需提速。三是教师发展数字化的长效机制仍不完善,需要在教师发展测评标准、激励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寻求更大突破。
以数字化构建教师发展新形态
在线学习:
新时代,教育数字化对教师素养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俞伟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教师素养带来了新挑战,尽管短期内人工智能不会直接取代教师,但会用善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师,无疑将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和发展天地。今年,《教师数字化学习报告(2023)》发布,展示出的成功案例与最佳实践,体现了数字化学习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上的重要作用。教师须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主动融入并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创新,积极探索新技术支撑下的因材施教、创新性与个性化教学。第一,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数据素养与应用能力,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每个学习者的学习发展变化。第二,具备面向数字化学习的规划设计能力,能够进行在线教学、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混合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能力,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干预,适需服务设计、即时提问、有效互动以及多元智能评价。第三,具备构建网络交互式学习共同体的能力。教师未来提供的学习模式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输出,而是师生共同组成的探究式共同体,能够围绕真实问题与情况开展参与式、协作式和研究性的学习,并且通过有效的技术构建多元交互网络,来重构我们的教学形态和模式。
在线学习:
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接下来还将有哪些举措?
俞伟跃:着眼于2035年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教师工作司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数字化变革,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师发展模式变革、数字资源供给、教师发展治理等五项行动,全面提升教师数字时代的教育教学能力,推进数字技术与教师发展、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广泛应用,以数字化构建教师发展的新形态、增强教育改革创新的新动能,建立起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新优势。
总体而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我们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推动工作再谱新篇章、再上新台阶,为加快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