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革新商科教育范式
作者:山东大学商学院院长 杨林
【慧聪教育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正快速重塑各行各业,商科教育也面临深刻变革。面对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及金融范式的全面革新,传统商科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因此,商科教育需主动应变,回应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商科人才。
商科教育主要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多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日臻完善,商科教育新基建也在不断推进。智能交互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平台的建设,加强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推动了商科教育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然而,技术变革对商科教育的教育形态、教学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学层面,商科教育亟须树立数字化理念、培养数字化能力和方法、构建智慧教育发展生态、形成数字治理体系,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推动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及全流程的数字化重塑与赋能。这要求教师利用数字化技术革新教学组织方式、培养流程和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构建数字思维,培养数字化能力。对此,既需要外部数字化生态的支撑,也离不开内部数字化治理体系的导向。外部数字化生态应包含顶层规划设计、数字基础设施构建、教学技术革新及数据驱动的评价创新;内部数字化治理体系则应涵盖数字资源的融合共享、智慧育人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治理过程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等。
对照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求,当前商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数字化转型进展不均衡,集中表现为硬件投入大于软件投入、产品投入大于服务投入、环境投入大于教师培训投入等投入不均问题。此外,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在教育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缺乏对培养方案、教师能力、学习环境等方面的数字化赋能,导致培养方案中跨学科课程和社会性课程等相对较少,学生选择空间有限。二是数字化转型评价局限于过程性评价,尚未结合教、学、管、评、考、就业各环节的改革进行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三是教师数字化转型的胜任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尚未认识到传统培养方式已难以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人才能力与素养的新需求,对于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存在抵触情绪,在技能操作层面面临困难。
新时代商科教育要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市场、懂资本、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数字化转型成为推进商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数字化转型赋能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更新教育理念。为更好地应对技术创新、产业融合、社会变革,商科教育应将新技术融入商科课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以满足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商业人才的需要。
二是优化数字化转型环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是数据,易用、可用、好用的数字教学平台和工具的广泛采纳是数据采集的基础,平台的互操作性是基本保证。在打造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育人环境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推进包括办公楼、教室、书店、图书馆、食堂等在内的校园物联网,建立面向“感知终端+平台+场景”的物联网体系架构,为师生教、学、研、生活提供虚实融合的智慧环境。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创建数字环境,整合学校、企业、行业等多方优质育人资源,加强校地、校企等合作共建,建立健全培养方案、师资、课程、实践基地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主导、课堂情境”向“多方协同、应用情境”的转变。通过“学习、调研、应用、双创”4个环节将专业学习、专业调研、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体系、职业素养、应用能力、创新意识4个维度拓展人才培养空间,优化培养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完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计不仅要拓展知识面,也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课程体系设计既要重视学科交叉、知识融合,也要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相结合。通过深入挖掘学科元认知、探索学科内和学科间共通的底层逻辑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通过联通理论与现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五是加强教师队伍数字化能力建设。应加大教师数字化培训力度,推进数字化新技术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服务社会等深度融合,实现数字素养融入培养标准、数智技术融入培养环境、学科交叉融入课程体系、校企协同融入社会实践、数据驱动融入教学评价的目标,从而增强教师的数字化意识,培养数字化思维,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