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以课间“小切口”做健康“大文章”
【慧聪教育网】早在2018年,福建省晋江市毓英中心小学就实行了课间15分钟,甚至还执行了“空班行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进行活动。
“6年实践下来,学生肥胖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近视率下降约3个百分点。”近日,校长洪良清高兴地告诉记者,延长课间活动时间,有效解决了学生课间运动少、喝水少的问题。
近年来,泉州市教育局坚定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课间活动管理,保障学生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以课间“小切口”助力写好学生健康成长“大文章”。
日前,泉州市教育局召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间活动管理工作现场调度会,引导各地各校对合理规划课间活动展开有益探索,鼓励义务教育学校将课间10分钟延长为15分钟,不断丰富课间活动形式和内容。
据统计,2024年9月份以来,泉州各县(市、区)陆续推动将课间10分钟延长为15分钟。截至目前,安溪县、德化县和台商投资区已将小学课间10分钟统一调整为课间15分钟,其中,安溪县、台商投资区还将中学下午的课间10分钟统一调整为课间15分钟。全市已实行课间15分钟的小学有425所,占比36%,中学73所,占比23%。
如何解决活动场地问题?泉州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吉生介绍,学校要坚持“小场地,大体育”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楼内区域实行“巧利用”,如利用学校走廊、平台、楼顶、教室转角等“金边银角”,打造更多运动空间,将教学楼“改造”成集学习、运动、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学习活动”概念型场所。楼外区域则主打“用充分”,如划分年级、班级区域,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配置不同器材,或者开放校园种植区,划分班级责任田,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体能需求,真正做到把空间留给学生。
在课间活动形式上,泉州鼓励各中小学结合实际设置各种球类游戏,以及跳格子、趣味投准、敏捷圈、花样保龄球等趣味游戏,供学生自由选择;积极设置抽陀螺、打沙包、赶小猪、跳皮筋、投掷沙包等传统闽南童玩项目,让学生体验闽南乡土文化、传承闽南文化……
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鹏祥分校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定制多元化“课间套餐”,不仅设置了跳绳、踢毽子、老鹰抓小鸡等大众化项目,还设置了萝卜蹲、打连厢、滚铁环等传统和地方特色项目。“这些项目充分满足学生的大众化和个性化兴趣需求,既彰显校园特色共性,又凸显学段特征个性,富有多样化、个性化、融合性特点。”德化县人民政府副校级督学郑素琴对此予以肯定。
泉州还将课间活动纳入学校特色体育项目推广普及等工作中,每年常态化举办市级、县级中小学生足球、篮球、田径等体育联赛和单项锦标赛100余项,创建了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54所、足球特色幼儿园46所、篮球特色学校1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4所,省级闽台棒垒球青少年特色学校10所、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58所。
蔡吉生表示,泉州正在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优秀案例遴选展示推广活动,要求全体师生都应根据身体健康状况适度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视身心健康,体现师生共同锻炼,原则上教师参与率不得低于30%,适合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参与率应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