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中国教育行业发展十大关键词
【慧聪教育网】2024年,中国教育领域热点事件不断,一系列关键词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勾勒出教育发展的新篇章。盘点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创新举措和辉煌成就,每一幕都让人心潮澎湃。回首2024,我们精心筛选出了教育行业发展的十大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不仅展现了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创新理念,更折射出社会大众的关切与期待,也见证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与深刻变革。
1. 发展教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部门以新质生产力需求为导向,深化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教育、人才、产业、创新链融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重点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教育体系,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确保教育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2. 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教育
2024年,教育部办公厅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旨在培养科技素养和创新人才。从低年级的科技启蒙到高年级的技术应用,再到高中的项目创作,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引进专业人才,提升了教育质量,丰富了师资结构,为学生职业规划打下基础。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我国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决心,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注入新活力。
3. 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教联体的推出,标志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通过家校社协同,构建了一个全方位育人的体系,将教育的影响力从校园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教育网络,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和谐、全面、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4. 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学科设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推动高校改革,确立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学科调整与人才培养机制。优先发展急需学科,加强基础、新兴和交叉学科建设,培育顶尖人才,增强创新能力。《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3389个专业点,创历史新高。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明确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服务国家战略。这些措施旨在精准对接国家需求,优化人才结构,提升教育服务国策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支撑国家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
5. 深化体育教育改革
2024年,我国体育教育迎来深度改革。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标准提高,要求考生具备国家一级运动员及以上资格,以精准选拔体育精英,促进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专业化。同期,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革新,推出多样化考试项目,旨在激发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同时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坚毅品格。此轮改革对我国体育教育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小学体育课程更加注重身体素质提升和运动技能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和体育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6. 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于8月26日颁布。《意见》提出,力争3至5年内,提升教师素质专业化,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这也必将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形成良性循环,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7. 加快推进拔尖人才培养
7月,教育部举行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推进会暨“拔尖计划”十五周年交流会,总结经验,探讨未来人才培养。会议指出,下一步将根据教育强国建设总体要求,面向国家战略,把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机遇新挑战,抓好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巩固我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的地位,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实施
自2024年1月1日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迈入新阶段。《条例》明确了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保障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防治网络沉迷等关键措施。学校与家庭肩负着引导未成年人参与积极健康网络活动的重要责任,教育他们科学、文明、安全、合理地使用网络,有效预防和干预网络沉迷问题。这一《条例》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也对培养新时代的网络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9. 提升校园食品安全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全国多地迅速响应,采取新措施加强校园食品安全。《通知》部署多项重点工作以确保师生饮食安全:一是学校须公开招标大宗食材,实行定点采购和评价退出机制;二是餐饮企业需规范食品处理和餐用具消毒流程;三是中小学校(幼儿园)须执行负责人陪餐制度。此举体现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与风险防控。这些措施不仅体现了相关部门对校园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风险预防,更为师生的健康提供了坚实保障。
10. 全面加强心理健康工作
8月,教育部举办2024年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研讨班,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骨干队伍能力素质。到2025年,计划实现95%的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60%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这些措施将有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对于培育学生健全人格、预防心理问题、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
回望2024年,我国教育事业正在迈向更高峰。从打造教育强国到培育新质生产力,从人工智能教育的广泛应用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坚实举措,教育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映射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辛勤付出与智慧结晶。今天,中国教育行业正在以这些关键词为航标,持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推动教育领域数字化升级,促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