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主动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应对人口结构之变——高密度城区如何智创“教育空间”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福田五洲小学学生正在学校南院平台开展体育活动。福田区教育局供图
【慧聪教育网】“我们学校有‘山谷’和‘小丘’,看上去很有设计感。”在学生林琅眼中,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福田五洲小学像是乐园。课余时间,她和同学喜欢去学校的闲暇丘等地玩耍,绘制属于自己的“校园探险地图”。
北院的山、南院的丘,连接两个院的中央山谷……在寸土寸金的深圳福田中心区,五洲小学校园内充满了创意与活力。学校基于现有空间,打造了能量谷、闲暇丘、游戏山、智慧营地、世界屋顶等多变立体的“学习景观”,让学生的学习不被限制在课桌旁、教室里。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到,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作为人口高密度的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区,福田区以全市4%的面积,承载了10%的基础教育学位。这背后是福田区近年来把“最好的地块、最优的资源、最大的投入”用在教育上,强保障、破难题、提质量、促均衡、重协同,持续创新学位供给机制。福田区基于空间创新、功能复合的设计理念,努力以先行示范的标准和使命担当,用教育空间之变回应教育提质扩优之问。
解学位需求激增难题——
“上天入地”,充分挖掘土地的“教育潜力”
皇岗中学所在的福田中心南片区,环绕着皇岗、水围等城中村。随着周边产业蓬勃发展,曾经寂静的城中村如今已是车水马龙。很多来深圳的建设者带着梦想和期待,如潮水般涌入,为这里的发展提供人才动力。
然而,福田区有着“幸福的烦恼”。近年来,随着人口和建筑持续增多,福田区发展成为高密度城区。2010年至2020年,福田辖区户籍人口从61.30万增长至107.08万,10年间人口增长了74.68%,这让辖区学位需求爆发式增长。近年来,福田区每年都面临数千个学位的新增需求。如何让更多人享受到教育改革的红利?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福田区深度谋划,多部门合力攻坚,以创新举措推动教育提质扩优。
皇岗中学旧址土地相对规整,占地面积超2万平方米,这提供了宝贵的空间资源。福田区深入摸查学校周边的学位需求后发现,如根据原有规划,按36个班的规模改建学校,无法满足当前及未来的需求。福田区细致测算后,最终决定将皇岗中学转型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名为皇岗创新实验学校,并按54个常设班和6个机动班的规模改建学校。
如何既解燃眉之急,又备未来所需?福田区结合辖区教育用地和学校建设规划,对未来的学位需求进行超前预测、分析、全面梳理和论证。同时,福田区对已规划立项的新建、拆除重建和扩建学校项目进行重新盘点。在现有基础上,福田区优选区位好、环境优、交通配套完善的地块,作为学校规划用地。 “在高度建成区新增土地非常困难,我们要充分挖掘每一寸土地的教育潜力,努力从设计里要空间。”福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巍说,福田通过“见缝插针”的思维来建设校园,努力将这批宝贵的教育用地用好。福田区在新建学校时,着力突破学校建设层数限制、容积率限制等“卡脖子”审批条件,努力做到“上天入地”。
皇岗创新实验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就通过“上天入地”,提升单方土地使用率。学校地下两层、地上九层。学生的教室和活动空间主要安排在光线充足的一至五层。同时,学校将美术、科技等功能室以及教师办公区域安排在更高的楼层,不占用学生教学用房。重建后的皇岗创新实验学校占地面积达3.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扩展为原址的将近4倍,达到7.85万平方米,可提供2580个学位。
近年来,福田区新建21所学校,提供3.1万个学位;改扩建28所学校,新增1.4万个学位,精心打造了一批“高颜值”的新校园。
回应多样化教育改革需求——
“擂台比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室
五洲小学一(2)班教室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班主任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