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沙龙第五期: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建构与赋能阅读研究

慧聪教育网 2025-04-01 15:37 来源:诺图研究院

在信息时代浪潮与核心素养教育的双重驱动下,中小学图书馆已从传统的“藏书空间”转型为融合学习、社交与创新的多维育人场域。图书馆空间不仅是物理环境的构建,更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具象化——通过资源布局、功能分区与氛围营造,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信息素养,并支持跨学科协作学习。

为更好地促进中小学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与创新实践,诺图研究院与广州外国语学校图书馆联合举办以“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建构与赋能阅读研究”为主题的馆员沙龙活动。

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广州外国语学校黄文松主任、广州市执信中学陈东涛馆长、广州外国语学校黄春馆长和向东艳馆员、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基建和装备技术中心张立莉老师和邝炜莹老师、清华附中湾区学校图书馆汤子珺馆员、诺图研究院任勇院长。

  

馆员沙龙第五期: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建构与赋能阅读研究

馆员沙龙第五期: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建构与赋能阅读研究


 嘉宾发言 

  

馆员沙龙第五期: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建构与赋能阅读研究


广州外国语学校黄文松主任对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并提出了学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期望。他表示,非常欢迎大家来学校走动,多走动、多沟通,彼此才能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黄主任强调,虽然自己是理科老师,但长期以来,他和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始终致力于在校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而图书馆正是这样氛围的最佳体现之地。

黄主任表示,自2022年以来,他就一直在和黄馆长交流学校图书馆的建设问题。他谈到,目前学校学生人数已接近4000人,但图书馆空间仍局限在一层楼,这与日益增长的需求形成较大的矛盾。为此,他多次提出,希望能建设电子阅览室,并将图书馆的空间扩展至整栋楼的四楼和五楼,打造一个更加宽敞舒适、功能完善的图书馆空间,进一步提升师生的阅读体验。他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深入交流,能够集思广益、分享彼此在图书馆建设和阅读推广上的独特经验与见解,不断优化学校图书馆的功能,提升校园整体品位,促进学生广泛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

  

馆员沙龙第五期: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建构与赋能阅读研究


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基建和装备技术中心张立莉老师表示,她也是刚刚接手图书馆管理这一方面的工作,因此非常高兴受广州外国语学校和任院长的邀请,有机会来到这里参观、学习,和各位馆长交流。

张老师谦虚地表示,自己在图书馆管理上还不够专业,在接手工作后,也发现了区属中小学在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尤其是在硬件设施建设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各个学校对于创造富有创新性的阅读空间以及优质阅读资源的需求。为此,南沙区教育基建和装备技术中心的领导专门组织团队前往清华附中湾区学校参观学习,彼此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联系。张老师期望任院长及各位馆长能与他们保持更加紧密的交流,多给予指导和宝贵意见。

张老师最后提到,南沙区未来也计划组织一次读书沙龙活动,真诚希望各位馆长和专家届时能够参与进来,为区属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及教师在阅读推广方面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建议,共同促进学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阅读空间赋能学科阅读的价值研究与思考

  

馆员沙龙第五期: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建构与赋能阅读研究


诺图研究院院长任勇在《阅读空间赋能学科阅读的价值研究与思考》中分享了图书馆空间的建设路径。任勇院长从价值定位研究、空间布局思考、空间布局物化内容呈现、阅读氛围营造四个维度做了阐述,强调图书馆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理念的可视化窗口。通过深入探讨图书馆空间布局,任勇院长提出了空间美学和功能应用的结合,强调了各功能区的合理衔接与展示,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和空间构造,以确保空间最大限度能有效服务于学科阅读等价值目标。

任勇院长倡导图书馆的空间应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包括藏书区、阅读区、研讨区等,同时也应考虑到数字阅览和信息化设施的应用。他还特别关注了图书馆的软装、照明、馆藏资源以及家具和信息化设备的前瞻性与实用性,目的是打造更加舒适、特色鲜明的阅读环境。同时,他分享了通过文创产品、手工作品等元素的融入,进一步营造了富有文化氛围的图书馆空间,为学科阅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智趣融合,打造外国语特色图书馆的多元空间

  

馆员沙龙第五期: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建构与赋能阅读研究

广州外国语学校图书馆黄春馆长以《智趣融合,打造外国语特色图书馆的多元空间》为主题,阐述了 “智趣融合” 在图书馆空间呈现的构思。黄馆长指出,中小学图书馆的核心作用在于服务教育教学、支持学校文化建设、助力师生成长。她介绍了本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2010 年招生,2014 年引入 24 小时自助馆,2022 年完成智能化改造。图书馆长远发展需具预见性、延展性与跨界性,融合硬件、资源和服务,为教育教学和创意发展提供支持。为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图书馆需借助智能设备与科技手段,如 RFID、学习数据平台和智能书架,让学生快速定位所需书籍。针对 14 - 18 岁学生,利用多媒体和 VR 技术打造趣味空间与活动。“智” 与 “趣” 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两者结合,共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同时作为外国语学校,还应着重营造外语文化学习体验场景,提升学生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黄馆长表示,当前我校图书馆在外语文化融入上还有所欠缺,计划在以后改造时融入更多场景文化元素,借助 VR 和 AR 技术增强沉浸感。此外,还借鉴国外设立创意工坊等优秀案例,丰富图书馆功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素养导向下中小学图书馆功能空间规划探析


馆员沙龙第五期: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建构与赋能阅读研究

清华附中湾区学校图书馆汤子珺馆员在《素养导向下中小学图书馆功能空间规划探析》专题分享中,深入探讨了中小学图书馆如何通过空间重构支持核心素养培育。她提出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为顶层设计依据,构建"基础服务-学科融合-创新空间"三层体系,并梳理出7组空间关系(正式/非正式、动静分区、高低学段适配等)。通过智能技术驱动(AI馆员、物联网管理)和资源联动机制(空间-馆藏-活动三位一体),实现静态空间向动态育人场域的转化。最后聚焦三个实践痛点:学生行为智能管理(噪音监测)、创客空间必要性评估及数字阅读创新形式(沉浸式阅读设备)探索素养落地的图书馆空间建设路径。


  打造图书馆空间——中小学图书馆空间转型之道


馆员沙龙第五期: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建构与赋能阅读研究

广州市执信中学图书馆陈东涛馆长以《打造图书馆空间——中小学图书馆转型之道》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回顾了自己在图书馆多次搬迁与改造中的经验,指出最初的图书馆空间布局受限于建筑结构,难以实现灵活的功能区划分。随着图书馆逐步发展,特别是2007年搬入新的楼宇后,空间开始得到改善,设计理念逐步向更开放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到了2020年,天河校区的图书馆改造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空间,这些变化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还有效地解决了空间不足的问题。陈馆长特别强调了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不同功能空间的重要性,譬如静音区和研讨区的划分,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和情绪转化的空间需求。他还提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图书馆不仅仅是藏书的场所,更多地成为一个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和现代技术提供更高效服务的学习和交流空间,但是也要考虑相关的成本。

诺图研究院针对当前中小学图书馆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专门的交流平台和资源支持的问题,进而创办“馆员沙龙”活动,通过邀请3-5所学校、5-8名馆员参与,围绕技术创新、图书馆品牌建设、文创开发、价值提升、馆藏资源建设及阅读推广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搭建馆员互动与经验分享的桥梁,启发馆员基于实践的创新思维,助力在专业领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