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智慧教育“AI通识课”:系统构建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体系

慧聪教育网 2025-05-23 12:04 来源:互联网

在智能时代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AI)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技概念,而是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教育领域的面貌。新东方智慧教育,作为教育行业的佼佼者,积极响应时代号召,联合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教授团队,精心打造了一套面向中小学生的AI通识公益课程——“AI通识课”,旨在通过高品质、易落地、公益性的教育资源,助力全国各地中小学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全面普及。

课程背景与定位

随着全球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多国部长级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重塑全球教育变革图景进行了深入研讨,指出人工智能不仅让教育公平成为可能,还让大规模因材施教和深度学习成为现实。在此背景下,新东方智慧教育敏锐捕捉到时代脉搏,积极响应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的号召,推出了“AI通识课”,旨在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AI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与理念

AI通识课”以“普及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伦理安全和社会影响”为核心目标,致力于帮助学生构建起对人工智能的全面认知,并培养他们的技术认知、伦理责任和创新实践能力。课程秉持“小学做启蒙、初中做深化、高中做创新”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了分层递进的教学内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阶段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

课程内容与结构

AI通识课”共包含8课时,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人工智能的感知、原理、应用、伦理等多个方面。具体而言,课程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AI感知与认知: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体验,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AI,了解AI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在AI中的模拟与应用),激发学生对AI的兴趣和好奇心。

AI原理与技术:深入浅出地讲解AI的核心原理,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并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AI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AI应用与实践:结合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场景,展示AI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引导学生参与AI项目的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AI伦理与责任:在传授AI技术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思考AI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和社会影响,树立正确的AI价值观。

教学方法与特色

AI通识课”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通过“课程导入→概念学习→实践操作→互动总结”的全流程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通过亲手操作和实践体验,加深对AI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AI通识课”还具有以下特色:

公益性质:课程作为公益性资源向公众开放,旨在降低AI教育的门槛,让更多学生受益。

高品质内容:课程内容由新东方智慧教育与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教授团队联合研发,确保科学性和权威性。

灵活适用:课程设计灵活多样,可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AI通识课”中的《会学习的AI超人》一课为例,该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的过程,引出机器学习的核心逻辑和步骤。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参与“变色龙”项目,通过自主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掌握了模型训练、测试和成果应用的基本技能。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AI知识,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自推出以来,“AI通识课”已在全国多所中小学得到广泛应用和好评。许多学校表示,该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激发了他们对AI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课程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学校AI教育的整体发展。

新东方智慧教育的“AI通识课”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智能时代的教育领域中独树一帜。我们期待这套课程能够为更多学生打开AI世界的大门,引领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