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药韵知行 ” 实践队多 维度解码樟树中医药文化

慧聪教育网 2025-07-16 19:15 来源:互联网

“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江西樟树素有“中国药都”之称,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于 2025年 7月组织暑期大思政“药韵知行”医药文化分队前往樟树,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健康调研”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深入博物馆、文化街区、历史古迹、医药企业及中药材市场等地,实地探访中医药文化历史、大健康产业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生态建设成果等,将思政教育融入传统医药文化探索,从科学角度深挖中医药自信的实践源泉,为江西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一、漫步古今街区:三皇里的文化传承现场

三皇里街区以伏羲、神农、黄帝之名承载药脉,青砖黛瓦间,古驿站的药商马帮雕塑与现代智能问诊设备相望,老字号药铺的传统炮制工具与新式包装共存,其中神农堂店主手持三七标本,从圆锥形根茎、微苦回甘之味,到“止血不留瘀、活血不伤正”的独特功效,再到民间跌打损伤的实用案例,让实践队员在药材细节中读懂中医药“天人相应”的智慧。

队员们在历史与当下的交融中,既触摸到中医药从“肩挑背扛”到“智慧传承”的千年跃迁,更深刻感悟:文化自信源于历史根脉的厚度,而青年对传统的躬身探寻,正是让古老智慧焕发新生的思政实践。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药韵知行 ” 实践队多 维度解码樟树中医药文化

(图为店主为实践队员讲解三七中药材。李嘉诚 供图)

二、溯源千年文脉:于山水之间感悟岐黄智慧

阁皂山云雾缭绕,作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这里不仅是“樟帮”文化的发源地,更藏着“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千年密码。阁皂山药农为队员们讲解草药知识。队员们蹲身观察其叶脉纹路、触摸根茎质感。途经“一天门”“朱熹桥”等文化地标,在云雾缭绕中感受深山蕴藏的中医药文化底蕴。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药韵知行 ” 实践队多 维度解码樟树中医药文化

(图为队员们学习草药知识。钟铭倩 供图)

三、对话历史长河:博物馆里的文化基因解码

在中国药都中医药博物馆,“药之源”到“药之未来”五大展厅串联起樟树 1800余年药业史。《千年药都樟树》纪录片中,“唐代药市千帆竞发”“明清樟帮药工‘白芍飞上天’‘槟榔不见边’”的绝技,与现代智能生产线隔空对话;“药之技”展厅里,铜药碾、铁药船等传统工具与电子屏演示的工艺细节相映,黄连、当归标本与“樟帮辐射全国”的互动地图,让队员们触摸到中医药文化的基因密码。

这不仅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更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项技艺,都是文化自信的鲜活注脚。青年对传统医药技艺的解码与传承,正是将思政教育融入文化探寻的生动实践——唯有读懂历史根脉,才能扛起让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的时代责任。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药韵知行 ” 实践队多 维度解码樟树中医药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围坐在博物馆观看宣传片。席群丽 供图)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药韵知行 ” 实践队多 维度解码樟树中医药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各类中药材展品。钟铭倩 供图)

四、解码产业脉络:科技赋能中医药健康调研

江枳壳公司的枳壳清香里,藏着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时代密码。公司副部长侯贤生关于“中药材赋能医养结合”的介绍,勾勒出传统药材对接国家战略的实践路径;从种植养护到衍生产品研发的全链条,产学研模式下传统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让队员们看见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生动图景。亲身晾晒枳壳的指尖温度,村庄问卷里的健康数据,更让大家深刻领悟:思政教育不止于课堂,青年在产业一线的观察与实践,正是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责任担当——唯有扎根实践土壤,才能让古老药草在新时代焕发惠民活力。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药韵知行 ” 实践队多 维度解码樟树中医药文化

(图为江枳壳副部长带领实践队员参观讲解公司。席群丽 供图)

五、深耕药都腹地:在市井实践中触摸文化肌理

樟树中药材市场的馥郁药香中,藏着中医药传承的活态密码。实践队员化身“学徒”,在老板指点下甄别宁夏枸杞的饱满颗粒与甘苦之味,于麻袋间的俯身请教里,完成从课堂理论到市场实操的认知蜕变;广场上,72岁李奶奶演示枳壳晾晒的“匀铺勤翻”,队员们指尖触碰果肉的瞬间,在“翻—晒—拢”的重复中触摸到古老智慧的温度。

这不仅是技艺的习得,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政课:中医药的根脉,既在书本典籍的记载里,更在市井坊间的实践中。青年唯有躬身入局,在与老手艺人的对话中传承智慧,在亲手实践中体悟匠心,才能让“药都”的薪火跨越代际,让传统医药在当代生活中生生不息。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药韵知行 ” 实践队多 维度解码樟树中医药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在市场外广场一起晾晒新鲜枳壳。席群丽 供图)

六、漫步樟帮长街:沉浸式体验药文化精髓

樟帮一条街的古雅廊道间,中医药典故插画诉说着传承的故事。解说员指向“木桶不见边”挂画,详解樟帮切药技艺——槟榔切片薄匀到围起不见桶边,队员们执微型药刀模仿时,方知“一刀准”背后是十年功的坚守;九牛草展示馆内,药师点燃艾灸条,烟直热深的渗透感让体验者顿悟“良药亦需好材”,温热从穴位渗入肌理的瞬间,读懂选材与功效的深层关联。

樟帮文化的精髓,不仅是“切药如飞”的绝技传承,更是“精益求精”的匠心延续。青年在亲手实践中体悟技艺背后的坚守,在感知功效中理解文化的活态传承,方能让传统医药技艺突破时空局限,成为滋养民族自信的鲜活养分。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药韵知行 ” 实践队多 维度解码樟树中医药文化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队员讲解新型艾灸材料九牛草。席群丽 供图)

七、点亮文明之光:广场上的中医药惠民实践

夜幕降临时,实践队在樟树新时代文明广场搭建起中医药文化体验台。团队联合专业中医师,精心配制了以艾叶、花椒、干姜片为主料的养生泡脚包,现场为居民讲解药材功效与使用注意事项:“艾叶温经散寒,花椒祛湿止痛,姜片驱寒暖胃,但孕妇和皮肤破溃者以及三高患者需谨慎使用等。”活动吸引众多居民驻足,大家一边领取泡脚包,一边与队员们热络交流。这场兼具温度与深度的互动,不仅让中医药文化走进百姓生活,更搭建起高校实践与基层需求的沟通桥梁。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药韵知行 ” 实践队多 维度解码樟树中医药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向参与活动群众科普中药材知识。席群丽 供图)

此次樟树之行,“药韵知行”实践队用脚步丈量药都的古今,在街区、山野、展馆、企业、市井中构建起“认知—调研—实践”的立体研学体系。队员们表示,将带着这份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刻理解,在专业学习中深耕传承,在创新实践中勇担使命,让“樟帮”精神在青春接力中延续,让中医药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绽放光彩。 (席群丽、夏甜甜、钟铭倩)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