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2+4”丨解码朝阳凯文国内课程的教育哲学,你想知道的全部囊括于此

慧聪教育网 2025-08-25 14:17 来源:互联网

对话“2+4”丨解码朝阳凯文国内课程的教育哲学,你想知道的全部囊括于此

采访嘉宾----普高学部初中部王宇主任

在学生管理上,我们秉承‘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既注重行为规范的精细化引导,又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实现品格与能力的协同发展,打造温暖而有力量的成长共同体。

—— 王宇主任

对话“2+4”丨解码朝阳凯文国内课程的教育哲学,你想知道的全部囊括于此

1. 匠心培育的终极目标:
您认为“2+4”贯通素质班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哪些特质?独特的竞争力是什么?这与“培养全球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愿景如何呼应?

王主任

2+4 项目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三种特质:扎实的学术根基+全面的素养能力+健全的人格品质

其独特竞争力在于贯通培养 素质融合双结合。将高中知识与能力下沉初中,从能力角度出发培育学生品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真实发生,用国际化资源拓宽视野,最终成长为 根深中华、全球胜任” 的创新型人才,与学校愿景高度契合

2、理念根基:
朝阳凯文提出“面向中考、超越中考”的贯通培养目标,这与“匠心培育”中追求教育本质的理念如何契合?学校如何避免陷入应试短视,真正回归育人初心?

王主任

“面向中考、超越中考” 的贯通培养目标与 “匠心培育” 的契合点,核心在于扎实根基+成长留白

“2+4”贯通素质班项目用两年完成初中三年课程,绝非简单的“加速跑”,而是通过精准的课程重构为学生留足成长空间。比如提前一年实现初高中知识贯通,既能扎实应对中考,又能腾出时间开展STEM科创、大阅读计划等素质培育。

我们避免应试短视的关键是“三维平衡”。

第一个维度是:国家课程保质保量落实(如中考科目周课时充足);

第二个维度是:素质课程贯穿始终(每年2000页纸质书阅读、6年一贯制艺体特长培养);

第三个维度是: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让教育回归 “育人先育德、成长先成人” 的本质。

3. 个性化培养设计 :

2+4初中项目给予学生个性化培养,给学生树立目标,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在招生和教学过程中,学校如何精准识别学生的差异化潜能?如何为不同特质的学生定制成长路径?

王主任

“2+4”项目的个性化体现在“精准识别+动态适配”。招生阶段通过线上家访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用入学调研的形式了解孩子各个方面的优势,如对竞赛、科创、英语、艺术、体育的偏好。开学后用一个月进行学情调研,特别是数学、英语学科要实施精准化的分层教学,实施基础+能力双轨教学。如数学思维实践课从基础题型入手,逐步融入强基、竞赛内容;英语阅读课通过小组辩论、主题演讲适配不同表达能力的学生。针对特质学生,理科潜力生可加入理化竞赛小组,运动天赋生可选择冰球、游泳等凯文特色体育专项训练,学期末通过技能认证实现个性化成长闭环。

4. 价值观渗透:
教学项目通过PBL、科创实践等课程强调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这些设计如何融入家国情怀、科学伦理等价值观教育?

王主任

我们将家国情怀与科学伦理融入实践场景。例如 PBL项目中,我们设计“学校社区垃圾分类调研”,让学生在数据收集、方案设计中理解社会责任;理化实验科创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标注实验说明,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研学活动走进博物馆时,结合“文物修复”、“爱国宣讲”等主题模块渗透文化传承和家国情怀。现在正在进行的初一成长营,学生徒步东郊森林公园拉练,利用“生态保护”任务来强化环保意识。

对话“2+4”丨解码朝阳凯文国内课程的教育哲学,你想知道的全部囊括于此

此外,日常班会以“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为主题,用学长案例分享“无需提醒的自觉”,让价值观从口号落地为行动。

5. 时间重构的匠心:
传统初三被压缩为“ 1年黄金时间”,学校如何利用这段时间深化素质教育?例如竞赛、强基计划等资源如何与日常教学有机融合?

王主任:

传统初三压缩出的 “1年黄金时间,我们用于深度探索+衔接过渡

这一年不再聚焦重复刷题,而是通过三类活动深化素质:

一是竞赛资源下沉,组织理化生计竞赛集训,用原创试题提升思维难度;

二是强基计划衔接,引入高中基础知识点的拓展课;

三是跨学科实践,比如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结合,以PBL项目式学习的形式让知识在应用中内化。

同时开创拓展课程,如每月1次京内户外拓展的研学课程、每周2节特色体育课,每周1节数学思维课,每周各1节英语阅读、语文阅读课,每周1节英语口语课。确保成长不脱节、素质不缺位

6. 能力培养的“精工”策略:
“拆解中考模块至日常教学”,这种精细化设计如何平衡基础巩固与能力跃升?例如在科学课程中如何实现能力转化?

王主任

“拆解中考模块至日常”的关键是将知识点模块化,将能力阶梯化

例如理化科学课程中,将实验探究拆解为可观测、可评价的进阶能力。如初一的理化实验课上,用“水的浮力与游泳姿势”趣味项目打基础,初二结合物理教材做进阶实验,初三对接中考实验题型强化规范。再如数学学科通过“每日一题”或“每课一测”的形式来夯实基础,每周 1 节思维实践课突破难点。

在每天的作业设计中,理科设计不同能力层级的分层作业。既保证中考基础题正确率,又提升压轴题解题能力,实现基础不丢分、能力能拔高

7. 激发内驱力的关键:
项目赋予学生较高自主权,但初中生自律性尚在发展中。学校通过哪些机制(如成长导师制、学长团)引导学生从“被动学”转向“主动探索”?

王主任

针对初中生自律性特点,我们构建班主任和导师双师体系。成长导师制覆盖全员。班主任和班级导师每周与学生11沟通学习状态、生活状态、以及目标达成情况。学部运用SPI 综合素质评价实时记录课堂参与、社团表现等,每月生成量化报告让进步可视化。

初中年龄段,场景化激励更适合,也更具实效。如语文阅读课用“读书积分榜” 激发参与,英语口语课通过 “主题演讲晋级赛” 鼓励表达,体育专项认证让坚持训练有成就感。班级还会召开学长分享会,用真实案例点燃学生们主动探索的热情

对话“2+4”丨解码朝阳凯文国内课程的教育哲学,你想知道的全部囊括于此

8.教育课程的匠心融合 :
艺体课程周课时增至8节,远超传统学校。这些“非应试课程”如何与学术培养形成合力?例如如何通过体育训练或创客课程培养坚韧品格、团队协作等核心竞争力?

王主任

从教十来年,越来越体会到了这句话——当你眼里只有分时,你培养的学生就没有了分。我们要把育分,真真正正地转化为育人、育才。人的成长不是由分数构成的,是需要很多优秀可贵的品质,而这些正是艺体类课程可以培育的。

艺体课程与学术培养的合力,体现在品格迁移。每周 5 节体育课中,3 节落实国家课程,2 节特色课培养热爱与坚韧,只有经历过摔倒后反复练习的历练,才会迁移为攻克数学难题的毅力。体育运动需要团队配合的训练,这刚好能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协作效率。

艺术课程同样如此:戏剧课的角色演绎锻炼表达力,间接提升语文作文的共情描写;美术创作的细节把控,会强化理科实验的严谨性。每年艺体成果展与学术汇报同步举办,让非应试能力看得见、能迁移

9. 教师团队的“匠人精神”:
特级教师下沉初中、外教驻班等配置堪称“顶配”。学校如何激励教师突破学段壁垒,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无缝衔接?教师团队自身如何践行“终身学习”?

王主任

教师团队要想突破学段壁垒,必须要形成初高中教研共同体

特级教师与初高中教师联合备课,将高中知识点拆解为初中可接受的阶梯内容;国际部外教与初中教师共研教案,让英语口语课场景更贴近学术交流。教师“终身学习”体现在日常:每周集体教研打磨分层教学方案。初高中教师、不同学部的教师互相听评课。高考试卷评价组组长定期解读命题趋势,确保教学既扎根当下又着眼长远。

10. 青春期成长的精准护航 :
初中覆盖青春期关键阶段,专属导师如何通过心理疏导、学法指导实现“育才先育人”?

王主任

导师和心理专职教师共同为青春期的孩子提供双线护航

心理课隔周开设,结合青春期特点设计“情绪管理”、“人际沟通”主题活动讲座;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晚自习后的时间开展“树洞信箱” 活动,及时回应焦虑情绪。学法指导更具针对性。在初中成长营期间开设“适应新环境”的心理成长讲座,并开设初中各学科的学法讲座。针对初一适应难题,还会继续在班会上开设“初中学习时间规划” 专题研讨活动。到了初二阶段,会针对初二爬坡期两极分化现象,用好学长导师开展 “学长经验分享会”。

心理老师与家长定期沟通青春期沟通技巧,邀请家长参加专业化的心理工作坊活动,形成家校共育闭环

11. 挫折教育的匠心:
在高挑战性活动或竞赛中,学生难免受挫。学校如何将“失败体验”转化为成长资源,培养学生抗压力与成长型思维?

王主任

高挑战性活动常常来自体育活动或学科竞赛,这些活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我们积极鼓励所有孩子根据自己能力参加各类竞赛和活动,其目的并不是要让孩子获得多高的殊荣,更重要的是参赛的过程、准备的过程,受挫是难免的

例如在学科竞赛中,如果学生受挫。学校鼓励学生先分析错题根源,是知识点漏洞还是思路偏差?再设计同类题变式练习强化薄弱环节,最后通过小组互助讲解、小小讲师的形式加深学生对错题的理解。用积极的评价来肯定学生的逻辑闪光点,避免学生因结果否定过程

例如在体育比赛中,如果学生受挫,学校会用具象化进步反馈替代否定。也就是不要和别人比,而是要和昨天的自己比。强化努力即可提升成长认知,并且学校专业的体育学科成长导师会针对学生的运动情况,给出合理专业的运动能力评估,制定学生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让学生持续不断地挑战自我,刷新记录

12. 评价体系的革新:
学校是怎样的多元评估体系,如何真实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  (如竞赛成果、PBL表现、艺术创作)

王主任

SPI 综合素质评价实现 “全维度写实记录”。

学术品质维度纳入中考成绩、竞赛获奖、PBL项目报告;

品德修养维度记录课堂礼仪、互助行为;

全球素养维度考评英语演讲、研学报告;

生活能力维度关注宿舍内务、时间管理。

每学期末生成的成长报告,既有量化数据也有质化评价,家长可通过校宝平台实时查看,让素质发展 看得见、可追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