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青岛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

慧聪教育网 2018-12-27 09:59 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慧聪教育装备网】各区、市教育(体)局,高新区人才服务和教育体育发展局,局属各学校,有关民办学校:

《青岛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已经市教育局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教育局

2018年12月11日

青岛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国际化,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结合国家“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结合青岛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2016-2018年,青岛市以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为契机,积极践行《青岛宣言》,实施《青岛市“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6-2018年)》,构建“两地三中心”教育城域网模式,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建立基本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信息化推进机制。信息化支撑的教育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助力学校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建成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区的发展目标。

2019-2022年,青岛市将以开放共赢的心态加强国际教育信息化合作交流,推动“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中心港”建设;以教育信息化2.0为契机,深入解放思想,助力解决教育结构化矛盾,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为手段,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精准化。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效益导向,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打造现代化、智慧化的育人环境,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完善机制、激发活力

完善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多元投入、激励保障机制,调动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学校及机构、企业的积极性,增强教育信息化发展合力。

2.深度融合、创新引领

探索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创新,实现教育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评价创新。

3.应用驱动、共建共享

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创新多元数字资源形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和管理核心业务,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4.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统筹整体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加快资源整合、推进集约化建设。鼓励差异发展,分层指导、分类推进、分步实施,整体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效益和应用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2年,青岛教育信息化发展位居全国教育信息化领先水平。引领“互联网教育”模式创新,全面凸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打造一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一流数字化学习资源、一流信息化队伍、一流“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一流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构筑“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中心港”和中国教育信息化区域发展的智库策源地。

二、重点工程

(一)师生信息素养优化提升全覆盖工程

优化信息素养提升结构体系。大力提升教育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切实提高教育管理者的信息化规划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应用能力。全市范围内推广中小学CIO--首席信息官制度的开展和建设,全面统筹本单位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鼓励引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健全青岛市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质量评估模式,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对全市师生信息素养进行科学、系统、持续性测评。

拓展信息素养提升推进方式。依托专家型学科教师的先行引导和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普适性培训向精准性培训转变、认知类培训向实践创新类培训转变。组织好各类应用交流与推广活动,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019年,将信息化学习培训融入教育局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信息素养培训全覆盖。

2020年,遴选50名教育信息化决策咨询专家、100名中小学校首席信息官、300名中小学信息化专家型校长、500名中小学信息化专家型学科教师,形成青岛教育信息化专家智库。

2022年,开展各类学生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实现信息技术小专家“校校有”,全市培养信息技术小专家、小院士不少于2000人。

(二)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提升工程

持续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水平。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建设,增强网络的精准感知和科学管理能力。积极开展IPV6、5G等下一代互联网业务部署。

多措并举推进网络安全工作。打造专业、精干的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专业队伍,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技术防护和应急预案,重点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制度,全面提升网络安全工作水平。

2019年,实施网络服务优化行动,调整优化网络架构,建立网络服务清单,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建立覆盖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类学校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消除管理盲区,建立上下联动通报整改机制。

2020年,出台《青岛教育城域网网络资源配置规范》,规范城域网网络结构、地址规划、安全策略等。学校网络安全员(管理员)系统性网络安全学习培训全覆盖,组建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专家组,支持和引领教育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安全渗透模拟演练常态化开展。

2022年,实现教育城域网实时监测、科学预警、数据支撑、动态管理、按需升级。推动网络云服务和网站集群普及应用。

(三)青岛教育e平台体系构建与深度应用工程

构建青岛教育e平台体系。打造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校园中心管理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青岛教育e平台,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互联网教育”服务。加强青岛教育e平台纵向融合部、省、市、区(市)、校5级各类教育信息系统(平台),横向对接其他行业平台,实现用户统一认证和数据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利用,构建“三位一体”的平台体系。

推进青岛教育e平台深度应用。依托青岛教育e平台,优化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推动教学应用、学习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与全体师生的有效联结,实现“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用数据体现学生学习成果;开展智慧校园应用示范行动,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智慧校园应用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惠及全体学校,用数据评价教师教学成效;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提升利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用数据彰显学校管理智慧。

2019年,全市主要教育信息系统接入青岛教育e平台,开展数据分析和平台服务按需定制,挖掘10个数据分析利用典型案例;统筹基础设施、应用融合、数字资源、网络安全、运行机制、数据利用等,遴选30所智慧校园应用示范校。

2020年,完成与相关行业信息平台的融合对接、数据共享,深入发展青岛教育e平台数据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成果覆盖教育管理各主要业务;遴选70所智慧校园应用示范校,探索应用示范校辐射和引领模式。

2022年,青岛教育e平台在全市教育系统实现常态化应用和融合创新,基本建成教育大数据服务体系,形成“青岛教育e平台”品牌;遴选智慧校园应用典型案例100个,形成青岛市智慧校园应用示范校典型案例集。

(四)优质资源汇聚共建共享工程

多渠道汇聚教育大资源。完善基础资源政府提供、免费使用,个性化资源社会提供、市场选择的资源汇聚、共建共享模式。建立教师参与信息化利益分配机制和资源版权保护机制,推动名师资源、特色资源、生成性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众筹众创、汇聚衍生青岛教育大资源。

优化资源遴选与推送模式。实行资源使用率与用户评价、专家审查相结合的资源遴选模式,准确判断资源质量与价值。实现优质资源自适应精准推送,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助力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2019年,汇聚覆盖各学段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加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建设,打造100个“网络名师工作室”和100门“精品网络课程”,建设覆盖中小学全学科的数字化教材。

2020年,开发100个学前教育游戏化课程资源和100个家庭教育专题资源,支持建设青岛家校合作网。围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建设。

2022年,汇集社会多领域资源,形成教育大资源汇聚业态,推动形成50对以上跨区域资源共享案例。

(五)教育信息化精准扶智工程

构建精准扶智网络环境。开发建设留守学生和特殊教育管理服务系统,支撑中小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和特教学生受教育情况实施全过程管理。加强心理健康在线教育,构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关爱服务网络。

建立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开展城乡学校网上结对,构建城区优质学校与乡镇中心校一体化网络联合学校群。统筹推进“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实现课堂教学同步实施、城乡教师同步研修、教学资源同步共享。

2019年,明确教育信息化扶智对象、重点任务和预期目标,汇聚扶智资源,实施教育信息化扶智项目。

2020年,建立教育信息化精准扶智体系,探索信息化支持的扶智模式和经验。

2022年,逐步形成信息化扶智模式和经验,引领全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助力特殊群体融入主流社会。

(六)典型示范创建引领工程

打造综合示范典型。探索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模式,全面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根据不同学习内容,组织方式可变化的智能化学生学习空间;基于智能分析的教育装备应用评估体系,以评促配,以评促用。

提升典型引领能力。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强化创客教育、机器人教育、人工智能教育、STEAM教育、编程教育;发挥校园电视台联合会功能,搭建校园电视台展播平台,开展广泛宣传。

2019年,开展教育教学新模式试点,挖掘典型应用案例,总结经验,宣传推广。

2020年,遴选并培育3个教育信息化示范区,50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

2022年,广泛宣传示范区、示范校经验成效,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成果。

(七)“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中心港”建设工程

落实《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意见》,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信息化交流合作,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国际教育信息化产业博览会、教育信息化高端论坛等活动,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青岛市成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示范区。

2019年,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会议,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各类机构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融合共享“青岛实践”。

2020年,举办国际育信息化高端论坛,推进青岛教育国际化,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与上合组织国家在青的教育合作,支持具有条件的学校优先开发具有国际视野的优质课程资源。

2022年,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产业博览会,打造青岛教育信息化与国际沟通交流的窗口,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信息化贡献中国智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充分联动、同向发力,建立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负责研究协调、组织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重大问题。加强统筹规划,将教育信息化重大项目和战略重点纳入重要民生实施工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鼓励各区市政府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政策保障

制定保障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政策,对重大项目实施全市统筹。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等参与教育信息化2.0建设。建立督导评估机制,将教育信息化2.0建设和应用相关指标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制定扶持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政策,培育教育信息化产业体系,形成良好的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环境。

(三)加大经费投入

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企业、社会广泛参与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积极鼓励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多元投入、协同推进。各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信息化资源配置、优质网络课程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培训等。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补贴,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四)完善服务体系

完善教育信息化人才培育引进机制,建立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育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市-区(市)-校”三级联动服务保障,依托第三方服务和运营模式,发挥专业化服务优势,入驻中国教育装备产业园企业和学校建立紧密联系,技术研发与学校需求融为一体,企业即学校,学校即企业,让技术不断改进完善,满足教育的需求,创建“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

创新 · 赋能,塑造教育发展新业态

2024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加速阶段

安道教育(Amdox)· 2024年慧聪教育行业城市系列巡展

让信息化产品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