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2.0: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创新

慧聪教育网 2018-03-26 10: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慧聪教育装备网】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学习、生产和生活的同时,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日益凸显。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学习环境、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系统治理在从传统向智能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3月18—20日,“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京举行,来自中美两国教育科技界的知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2.0和教育信息化2.0前沿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科技发展是教育变革的根本动力

“在教育领域,虚拟现实将在多媒体与计算机教学之后重新改造人们的学习方式,对整个教育领域的变革起到划时代的推动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认为,利用虚拟现实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跨地域、跨国界共享,虚拟现实将成为教育领域颇具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表示,以慕课、翻转课堂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代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突破了时空局限性,让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线上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同时,也为融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育,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创造了条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局长郑永和认为,教育正在从规模化向个性化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重视成绩和结果向重视过程和能力转变,教育规律正在从经验主义向科学主义转变。而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是教育变革的根本动力,信息科技有可能极大地推进教育的公平。

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智慧教育,是一种由学校、区域或国家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行为(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包含智慧学习环境、新型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制度。因此,发展智慧教育,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需要对相应政策以及当前传统教学行为方式进行研究。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教育问题。只有将信息技术深度融于教育体系,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推动教育体系的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文化重构,才能达到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目的。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科教深度融合,钟秉林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更新人才观、质量观。突破千校一面、万人一面的培养模式,强调因材施教,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树立现代教学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二是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探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三是提高教师素养,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四是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和学生管理机制,调整教学组织以及传统教室布局,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教师考核标准,完善学生学习效果的跟踪机制和综合评价机制。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表示,教育信息化必须朝建设一个人人、处处、时时学习的社会这一方向迈进。

“希望我们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打造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推进政策制度建设,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师能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春呼吁,通过AI、VR技术,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深化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异、群体差异,提升城乡人民群众的知识认知、发展认知、国情认知、世界认知水平,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包容、尊重,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促进社会均衡发展。

钟秉林认为,网络教学可以多元、便捷地获取教学资源,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把有限投入集中于开发优质线上课程,通过建立共享机制,促进优质资源的均衡分配,达到以效率促公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目的。

此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此次大会还发布了《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