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度艺术体验探索消费新方式,SPACE3打造沉浸式购物中心
【慧聪教育装备网】自中国购物中心在2015年进入成熟阶段,2016年开启创新局面,2017年不断升级消费体验到近期商务部发布的《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中显示。消费者从生存型购买到改善型购买,从商品体验层次的进阶,购物中心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深度探索消费心理,SPACE3直接打造“艺术馆”
随着物质的极大满足,消费模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注重功能,到注重消费愉悦感,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满足和情感愉悦,消费不仅仅是购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完成了从物到人的回归,通过消费展示自己的品位和审美。
强调品质和服务,回归到用户本身,关注人和人性的深层需求,而不是一味的鼓励用户花钱,是越来越多的商业品牌所关注的。
SPACE3预先洞察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以超前的策略思维,为消费者带来“艺术”与“商业”的创新融合,打造一个可以沉浸其中的全景式购物环境。
5月1日SPACE3将以“SPACE艺术馆”的形式亮相,这是国内第一家以艺术馆形式面向大众的购物中心,从“视觉”“触觉”“嗅觉”等不同的感官和情感体验,带给消费者创新领域的“艺术馆”使消费者与SPACE艺术馆可以建立更深层次的链接。
随着线下沉浸式娱乐的越来越受到关注,这是一种重体验、参与性强的线下互动形式,消费者调动所有感官全方位体验,和产品或者服务互动,变成内容的一部分。沉浸式娱乐的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包含舞蹈、多媒体、装置、雕塑艺术等,通常为作品量身定做空间。在自主旅游时代,游客更加注重差异化的体验和精神层面的满足,充满创新创意的沉浸式体验融合了艺术、科技、VR、智慧等丰富体验,符合游客标榜个性、自主、深度互动参与的体验式旅游要求,甚至可以成为目的地、景区景点的新地标,吸引众多游客前往,给线下沉浸式娱乐带来几何倍数的发展空间。
沉浸式消费场景代表作——SleepNoMore
那么回归到SPACE3本身的“艺术馆”来说,沉浸式能否用“艺术”二字得到消费者的共鸣的确给商业地产行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考,乐成中心的这次举措是赢是输着实已经不再重要。用艺术让更多的消费者能365天的沉浸其中本身就掀起了一场伟大的社会性商业革命。
用沉浸式来改变购物中心的未来
沉浸式是个舶来品,一类主打剧情的场景体验,以沉浸式戏剧为代表,起源于英国,受到美国百老汇文化沉淀的滋养,经环境式戏剧过渡而来。一类更注重科技带来的场景体验,以各类沉浸式体验为代表,共同点都是轻剧情、重场景体验,也许参与者无法复述剧情但是依旧能记得一两个打动人的瞬间。
沉浸式互动提供的是一种充满情绪化的体验,能把消费场景融入体验过程中,有更多商品消费的可能。比如纽约《SleepNoMore》在演出场地配备了Manderley爵士酒吧、TheHealth餐厅和GallowGreen屋顶酒吧&餐厅,观众在酒吧中领取纸牌、面具,在剧情中乐队演奏、买酒消费等。其次,在沉浸式娱乐中植入营销能带来远高于寻常营销的消费转化。因为人们并非在日常中戒备审视地后撤判断,而是在主动体验中直接感受,在独一无二的场景和情绪下和露出品牌产生优质的交互记忆。当迁移至生活场景时,更独特的记忆点将促进购买。最后,沉浸式互动的衍生品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需要场景和渠道的赋能,完成交互体验、心动、立即购买的可能。沉浸式自带互动性,让观众从被动观看到主动体验,在商品、营销植入和衍生品上承载广阔的商业变现空间。
沉浸式场景——TeamLab艺术展
乐成中心虽说是个商业地产行业的新手,但参比和调研了诸多国际优秀购物中心的前提下,努力用“生动”、“活力”、“热情”等诸多感性元素主打消费牌。敏锐的洞察到现代商业的核心点,力争打破日益竞争激烈的日常消费瓶颈。不用“缺失”弥补生活,而用“情感”呈现品质生活。在艺术概念吸引消费的年代后,乐成希望真正用艺术生活取代概念噱头,真正让热爱艺术的消费者能参与其中,生活其中。
购物+艺术,两面商业能否完美双生?答案不言而喻
SPACE3充满观赏性、实用性,3.5万㎡小而精的商业体量,观赏者必须具有一双“艺术眼”,他们看见的不仅是眼前的配色和建筑设计,他们更是在用“艺术心”与之沟通,去领悟艺术家们藏在作品里的“线索”,通过这条跨界产物线,去SPACE艺术馆记录一切美好,领略极具艺术体验的第三空间。
乐成中心SPACE3未来面貌
SPACE“艺术馆”的跨界联合不仅停留在概念上,更紧扣“摩登、雅致、品质”的艺术主义。SPACE艺术馆联合了陈金庆、陈辉、韦冬、董书兵等艺术家,围绕SPACE“艺术馆”的专属个性标签,将凭借层次多样的艺术展览做到“高颜值”、“高调性”、“高品味”、“高气质”的特点,迅速赢得口碑传播效应,引领全新购物生活方式,未来在SPACE艺术馆将会承载更多令人舒适、舒心的购物过程,收获更好的城市印象,成为北京购物中心的地标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