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50支高校代表队成都PK人工智能创新
【慧聪教育装备网】按照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积极融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工作部署,围绕培育“六大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助力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为主要形态的开放型产业体系,以“人工智能”领域场景应用示范为突破,在团省委支持下,成都团市委积极争取团中央、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支持,将“创新有未来”2018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落户成都。
本届大赛于7月24日—27日在成都举行,以“智能融合与科技创新”为主题,共设置智能人型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智能金融、智慧医疗、智能文化、智慧农业、智能新闻写作、机器翻译、机器仿生、智能律师助理等10个竞赛主题单元。经过省级选拔推荐,全国共50支高校代表队入围在成都举办的决赛。
参赛作品中有145件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大学等全国知名本科高校,另有55件高水平作品来自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等专科院校。作品涵盖智能诊疗、智能金融APP、无人化工厂安防系统、医疗大数据处理、自主导航地图创建、机器人双瞳应用等多个最新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是目前国内人工智能赛事领域中技术含量最高的赛事之一。
按照赛事规程,本次大赛将在7月25日、26日两天的竞赛中产生10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总体获奖比例不超过参赛作品的25%。
7月25日上午举行了大赛开幕式,市科技局、市新经济委有关同志向参赛选手推介了成都新经济发展成果,并对成都新经济领域创新创业政策进行了宣讲。在开幕式现场还进行了“成都市人工智能推介展”,借助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全面宣传展示成都新经济发展态势,积极吸引全国优秀青年大学生项目落户成都。另外,本次大赛还将配套开展产业园区参观、青年人才感知成都等活动。
本次“创新有未来”2018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是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共青团四川省委指导的全国高水平人工智能大赛,是目前国内竞赛水平最高的人工智能竞赛之一。
7月的成都天气炎热,许多选手都是一两天前刚刚抵达成都,还未去“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就已经感受到了成都新经济的浓厚氛围。在本次大赛中,人工智能应用于十个竞赛单元。
智慧农业单元,成都高校的参赛作品——“基于树莓派Python自主果蔬采摘机器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按照1:3缩小的机器人模型有一条灵活的手臂用于采摘果蔬,两条履带滚动向前,机器人可以自由穿梭在低矮的灌木从中。这款机器人在控制模式中,可以实现自主控制机械臂,平台自动采摘。项目负责人罗翔文是一名学习机械电子工程的大二学生,他受启发设计了机器人。目前机器人还处于试验阶段,试验对象主要是草莓等果蔬的采摘,机器人可以通过颜色识别,自动采摘果实。
在智能文化单元,成都高校带来了一款“自动还原魔方机器人”帮助魔方初学者们快速入门。机器人基于“颜色传感器”采集魔方的图像信息,通过计算机运算将信息反馈到机器人的嵌入式CPU中,然后控制机器人还原魔方。这款机器人能将还原步骤写成固定公式供使用者学习了解。
在智能医学单元,北京一所参赛高校带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基于肝脏的CT影像的医学诊断辅助系统”。这种辅助系统主要应用肝脏病变治疗中,根据病人肝脏情况进行精确的术前规划,全自动建立肝脏模型,建立全息三维立体模型,该系统极大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医生近90%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该项目负责人杨哲宇表示,这一系统已经取得了多项技术专利,并在肝脏医学领域发表了相关论文,只要经过相关认证即能投入使用。
在同类医疗单元中,安徽一所大学制作了服务型机械臂,旨在缓解医务人员紧缺现状。该设备具有导航、视觉、运动规划、机械抓取四个功能,主要运用于医院查房和送药工作。
许多选手都表示参加本次大赛受益匪浅,来自合肥工业大学的丁建峰说:“之前在学校只专注于自己的项目,通过和其他参赛团队交流发现人工智能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也给我们向其他方向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路。”
成都作为新经济发展的热土吸引了各大高校的参赛选手,丁建峰说:“现在成都的新经济政策和人才政策都很吸引我,希望可以在成都继续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和交流。”来自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张云起提到“成都目前的科技环境很好,如果有机会很愿意在成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