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推进教育公平 提升教学质量
【慧聪教育装备网】扶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近年来,铜仁市始终将教育事业放在重要战略位置上,举全市之力,以“小财政办大教育,穷财政办美教育”的理念全力推动教育发展,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师资队伍建设,再到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质量的差距,稳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协调、均衡发展,全方位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办学条件基本实现标准化
干净的水泥路、多彩的塑胶操场、崭新的教学大楼,这就是如今的大龙开发区祥查村松林寺小学。
松林寺小学始建于1938年6月,曾经是农家子弟求学地,当时的松林寺小学桌椅不全、校舍破旧。如今的松林寺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图书室、科学仪器室、音体美器材室逐渐配齐设备,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教育能力不断加强,办学质量更是不断提高。
目前,松林寺小学共有6个班97名学生,主要来自祥查、路良等周边农村。2017年,校内新修的幼儿园开园,42个孩子入园,实现了孩子在家门口入学。
松林寺小学的发展变化,仅仅是我市乡村学校的一个缩影。在良好的政策覆盖下,全市农村教育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投入50亿元,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25所,新增校舍面积180万平方米,增加高中学位6万余个。投入2.6亿余元,新建、扩建学生食堂1300余所,新增面积20余万平方米。投资8.9亿元,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500余所,新增学生宿舍70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建设塑胶运动场88个。投资1205万元,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12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标准化,校舍面积从138万平方米增至1034万平方米,增长648%。新建运动场356万平方米,建设教师周转房32381套,建设面积120余万平方米,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65所,实现乡镇全覆盖。
同时,图书仪器配备达标,全市中小学已建图书室的学校达1435所,配置纸质图书册数累计达2028.45万册,配置电子图书数量达129.67万册;全市中小学已建实验室的学校达1119所,据不完全统计,图书累计投入经费4.0763亿元,实验教学药品仪器设备累计投入11.77亿元。
全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村,最美的房子是学校,最好的环境是校园;在城市,“教城一体,景校融合”。
教师队伍实现质的飞跃
针对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2006年以来,我市招聘特岗教师13640人,及时补充了乡村教师,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改善乡村教师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农村教师每人每月享受200-300元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建设公租房,乡村教师全部享受公租房待遇,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
全市中小学教职工从1978年的24868人增加到现在的61123人,增长了2.5倍。目前,学前教育师生比为1:12,小学师生比1:17.16,初中师生比1:13.42,高中师生比1:17,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教师数量基本满足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专业化程度明显提升,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提高到99.7%、99.78%、97.77%、85.98%。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共1512人,占全市教师的3.6%。
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更加健全,建立起了国家、省、市、区县、校五级培训机制,市级每年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近年来,开展骨干教师送教1万余次,校际交流活动4000余次。改革开放以来共有50万人次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教师年人均培训超过72学时,实现了培训全覆盖。
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教师数量逐年增加,教师培训力度逐步加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实现了从数量积累到素质提高的大飞跃。
智慧铜仁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2017年市政府投入6600万元,建成中国西南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学校达1758所,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级15364个,班级覆盖率达93.78%。建成400个班级的智慧云课堂。
为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2016年5月,我市出台了《中共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意见》,意见将"实施智慧教育工程"列入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方面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体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形成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现代化智能教育系统。同年12月,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建设"中国西南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2017年11月,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上线试运行,标志着铜仁教育全面开启教育信息化新时代。
教育大数据应用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一方面通过引用、整合、征集、购买、制作等方式,建立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分类齐全、实用好用的优质教育资源。
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整合优质资源,创造特色资源,建立共享合作体,使优质资源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实现优质资源进山区、优秀应用进校园、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课堂。全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发展,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实现"区域发展"与"城乡一体化",从而提升贫困地区孩子的受教育水平,推动全市各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填补城乡差距所产生的"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