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中招政策新变化带来的六大影响

慧聪教育网 2019-04-01 09:54 来源:新浪

【慧聪教育装备网】新出炉的2019北京中招政策引发京城中考生、家长和老师的高度关注。事实上,关注今年中招政策的远不止中考生,而且引起众多小学、初中的家长密切关注。这种变化和近年来北京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一脉相承,即任何一项重要改革基本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中考改革,不仅和高中有关,还将影响家长小升初乃至幼升小的选择。

围绕中招政策新变化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北京中考这两天也接到很多家长的咨询。针对这一颇具代表性的问题,我梳理中招政策的相关背景及发展脉络,和各位探讨此举所带来的系列影响。

探讨中招政策变化影响之前,梳理“名额分配”、“校额到校”等概念及其区别十分关键,这也是这两天不少圈友和家长晕圈的重要原因。

名额分配

在之前的解读文章中,我和大家分析过“名额分配”的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名额分配,包括名额分配、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三种招生方式,统称为名额分配招生录取,而狭义的名额分配,是自2014年开始实行的一种中考招生方式,指的是优质高中拿出部分计划,分为两个队列,即优质高中所属初中与一般初中,分别进行排序录取,从范围上来说,优质高中初中和一般初中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机会,只是分成两个队列,相对独立地排序竞争。2016年开始设低录取分数线,分数线为500分。

校额到校

作为广义名额分配的方式之一,校额到校名额的分配只面向一般公办初中校,优质高中的初中部目前不享受校额到校这项政策优惠,采用校内选拔方式,按考生志愿及成绩录取。参加校额到校招生方式,首先要看所在学校是否获得的校额到校招生名额。如果有名额,就在校内报名的考生中按分数高低顺序录取。

校额到校是2016年中考新增加的一种录取方式,指针对2015年中招升入优质高中比例低于30%的一般公办初中,采用定向分配到校的方式补足优质高中录取名额到30%,属于补齐名额,低录取分数线同样为500分。2017年校额到校比例,由2016年的30%,提高到了35%。2018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40%以上。从2019年开始,校额到校的比例将提高到不低于50%。

狭义的“名额分配”退出历史舞台,

多区优质高中资源将迎来“扩军”

在今年的中招政策中,狭义的名额分配招生取消,剩下的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两种方式,统称为“校额到校招生”,取代了过去广义的“名额分配招生”。

从比例来看,去年的提法是“名额分配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比例达到40%以上。”今年中招政策则规定:“校额到校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达到50%以上。”

因此,基本可以这样理解,原有狭义的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将补充到校额到校招生,从而使其计划占到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的50%以上。

随着名额分配招生的取消,校额到校基本面向的是一般初中。这意味着这个优质高中初中减少了一次报考优质高中的机会。

资深专家曾表示,因为校额到校低录取分数线为500分,一般初中毕业生通过校额到校方式就读优质高中的人数增加后,客观上也让渡出一部分优质高中的统招计划;另外,预计今年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总量还会进一步扩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教委昨天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校额到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区要积极通过集团化办学、一体化管理、优质高中整合一般高中、高中特色发展等方式,快速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采用增量推进方式,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一般初中就读优质高中机会总体增加,

小升初家长5月起可查询校额到校计划

校额到校招生计划大幅增加,对于一般初中来说,意味着就读优质高中的机会明显增加。

正如前文所说,校额到校指的是采用定向分配到校的方式,补足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的比例,采取的是本校内排队的方式。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此前曾介绍,以2016年初一入学新生数据为基数,据市教委反复建模测算,预计到2019年全市91所优质高中将安排18325个招生计划用于校额到校工作。

届时,全市411所一般公办初中的3万余名学生将通过校内选拔方式享受校额到校政策,占具有升学资格学生的50%以上。简言之,一般公办初中的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可能性大幅度提升。

之前有业内专家表示,对比分析西城、海淀部分享受校额到校计划的初中校,发现各校这几年校额到校名额并不固定,而且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因此建议家长需提前了解各校具体的校额到校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校额到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要做好2022年及以后初三毕业生校额到校计划测算。将全市优质高中50%以上的招生名额分配到一般初中校,原则上每所优质高中校额到校计划不减少。

“以2021年初三毕业生校额到校计划为基数,综合考虑小升初生源数量、初高中办学规模、优质资源布局、集团化办学、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等因素进行微调,科学确定每所一般初中2022年及以后一段时期初三毕业生校额到校计划,保持计划稳定,不再每年测算调整,稳定家长预期。”

这意味着,未来每所一般初中校的校额到校名额将保持基本稳定,不再每年测算调整。另外,通知还规定,各区教委每年4月15日前将当年初一新生三年后校额到校计划录入一般公办初中进入优质高中机会查询系统,5月到9月,小学毕业生可登陆查询。

因此,参加今年小升初的学生及家长不仅可以结合去年初一新生三年后校额到校计划进行估算,还能从5月起查询各初中校三年后校额到校计划。这比往年相比已大幅提前,便于家长和学生提前进行小升初规划。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校额到校,

中考成绩的刚性价值弱化

依据最近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校额到校采用校内选拔方式,按考生志愿及成绩录取。录取成绩由中考文化课成绩、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体育成绩组成,其中中考文化课和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满分540分,按7:3比例计入,两部分成绩相加后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

换句话说,校额到校分数=文化课分数*70%(高378分)综合素质评价分数(高162分)中考体育分数(高40分)。

初中素质评价正式纳入校额到校录取标准,而且综合素质评价成绩高能到162分,这是2019年中招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按照目前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框架,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等六大领域,总体来说,和过去相比,中考文化成绩的刚性作用将明显弱化,北京教改利用中考这一高利害的杠杆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确实是不小的。

部分初中校校长表示,中考采取赋分制和将综合素质评价计入总成绩,有利于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能够促进学校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校不再让学生刷题,而是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带领学生走出去多参加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学活”、“学宽”。

当然,很多人都在关注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操作细则,客观来说,学校层面的综合素质评价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挑战确实不小。因此,虽然中考文化成绩的刚性总体上有所下降,但考虑到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体育成绩区分度可能并不大,因此文化课成绩的重要性还是不可小觑的。

2021年校额到校招生,

综合素质评价至少达到B等以上

对于2018年的初一新生及以后的初中生来说,2021年将体验北京最新版“中考”。

也就是说,2018、2019、2020的中考属于同一个版本,而2021年将升级为最新版。

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2019年中招新政策的导向。可以说,今年中招新政策属于逐步向最新版中考方案过渡的一个环节。今年重要的两个变化——校额到校比例扩大,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校额到校招生,都是其具体体现。

根据2018年发布的北京中考中招改革实施意见,2021年,北京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将“二考合一”,在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全科赋分的基础上,在部分科目中选择最好成绩科目计入。本市将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录取计分科目构成,适当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和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机会。将普通高中招生方式整合为统一招生、校额到校、自主招生三类。

其中,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评价结果设A、B、C、D四个等级。评价报告册及等级经公示后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使用。

另外,“校额到校招生”将全市优质高中50%以上的招生名额分配到一般初中校,实现每所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基本均等。校额到校招生采用校内选拔方式,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其中综合素质评价至少达到B等以上。

“自主招生”将成为

优质初中毕业生升学的重要出口

另外,依据2018年发布的北京中考中招改革实施意见,经市教委批准,部分具备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可开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试点学校可根据办学定位、传统特色、学科优势等情况,开展人文、科学、艺术、体育、中外合作课程班等特色招生、校内或集团内直升、13培养试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验等改革探索。

自主招生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面试情况录取。试点学校应提前确定报考条件、录取规则以及监督机制等,报市教委备案后在规定时间向社会公布。

在2021年最新版中考方案中,“自主招生”是其中一大亮点。这种招生方式的推出,将赋予不同特色的高中更为灵活的招生自主权,真正促进高中校特色发展,改变目前高中“千校一面”的格局;同时为校内和集团内直升打开通道,不仅有利于中学阶段跨学段人才贯通培养,也为优质高中校和教育集团校创设了更加自主的招生渠道。这既是为一般初中校学生提供的机会,而对于优质初中学生来说,自主招生将是未来中招录取的重要出口之一。

中考择校将更为复杂

需要更为长远和系统的规划

这两年,小升初政策变化力度不小,今年取消特长生,明年公办寄宿将派位入学。这意味着小升初乃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空间大幅压缩,“就近入学”将成为义务教育入学的主旋律。未来中考中招政策的变化,事实上将为不同特点、来自不同初中校的孩子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空间。

因此,在一般初中就读的孩子如何确定更好的发展通道?就读于优质初中的孩子怎样进入符合自身特点的高中校?针对不同特色高中或特色课程班的招生条件,孩子如何从初中乃至小学阶段进行更好地规划?另外,孩子成绩在不同学校的位置,即过去大家常说的“鸡头”“凤尾”,哪个更适合自己的孩子成长,这些问题都需要家长认真仔细地考量。相比过去中考按分“分分清”录取的简单规则,今后的中考择校将需要家长更为长远和系统的规划。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