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须出硬招

慧聪教育网 2020-05-25 09:3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作者:张志勇

【慧聪教育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引领和保障我国教育事业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健康地发展。笔者认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必须在强化教育投入、确保落实4%目标上下功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显然,教育作为民生支出的第一大领域,是国家在安排今年财政支出时予以重点保障的基本民生事项。

面对困难和挑战,从中央到地方,在确保一般教育预算执行到位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在中央增加投入的各个领域中扩大教育的投入份额和力度。同时,使用好宝贵的财政资金,千方百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尤为重要,要进一步增强绩效理念,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必须在加强教育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谈到教育基础设施,过去大家特别关注的往往是校舍等硬件建设。如今,必须树立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理念,把5G、互联网宽带、数据中心等纳入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由此一来,明确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公共服务属性,加快建立网络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每名学生拥有平等的网络学习权利,已成为我国公共教育政策的紧迫课题。因此,必须不失时机地把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纳入“新基建”。

乡镇中心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是乡镇教育的战略支点,强化乡镇教育的“三中心”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寄宿制学校,对巩固提升乡村教育水平、稳定乡村教育、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国家要求,加快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办好县城基础教育,大力增加城镇中小学学校,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总之,要通过加强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基本补齐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短板,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

三、必须在调整教育结构上下功夫。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这既是国家适应“保就业”战略,提高就业人员技能的重大举措,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调整完善教育结构的难得机遇。

建立劳动预备制培训制度,是推进继续教育的重要举措。国家将推进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共建共享,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对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和青年登记事业人员,动员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

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提质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机遇。实施“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打造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在全国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

四、必须在优化教育投入结构上下功夫。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就是要把国家教育财政资金用于强弱项、补短板、保重点,最大限度地推进教育公平。一是向义务教育倾斜,出台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重点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二是向学前教育倾斜,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三是向职业教育倾斜,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大力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四是向薄弱地区倾斜,继续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持续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五是向重点领域倾斜,支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为此,中央加大对地方教育领域转移支付,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增长8.3%、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增长11.8%、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增长9.6%、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增长9.2%。自2020年春季学期起,统一全国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等等。

五、必须在保障大学生就业上下功夫。保就业也是保教育。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确保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任务。要以国家部委联合开展的以央企和高校双创示范基地为重点的创业就业专项行动,即“示范基地‘校企行’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教育。“专项行动”确定了释放一批就业岗位、提供一批创业就业导师、发布一批创新创业需求等六项重点任务,要求充分发挥双创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搭建协作平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营造更好环境。同时,高校要强化大学生就业服务,鼓励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