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的“天花板”,或许由老师决定
【慧聪教育网】站在舱门敞开的飞机口,在距离地面10000尺的高空上。耳边是引擎的轰鸣,眼前是广阔的蓝天,然后俯冲、拉起、升空、盘旋、自由落体.......
你可能以为这是某位极限运动爱好者,分享在社交平台的跳伞瞬间,不过你只猜对了一半。
当无数年轻人纵身一跃,试图用跳伞证明自己的勇气时,他想到的是牛顿的三大定律、伽利略的自由落体、是如何给学生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他是清北网校物理老师窦相璞,这段跳伞经历,经常被他拿来做课堂上的素材,“用跳伞的故事去给学生讲物理知识,学生不觉得枯燥,还特别有沉浸感”。
到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看牛顿陵园、去意大利托斯卡纳看著名的比萨斜塔,同样是窦相璞的网课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时刻。在物理老师的标签以外,窦相璞也喜欢运用自己的背包客身份,将缤纷的世界与物理定律联系起来,这似乎成为一种本能。
在这些网课课堂上,你总能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创新教学方法。像以“坑学生为乐”的数学老师张永福、习惯穿汉服上课的语文老师姜明慧,他们不仅拥有共同的清北毕业背景,也兼具极强的专业性和有追求的教育情怀。
对于这些身处在教育金字塔顶端的高材生来说,投身教育可能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但当他们真正入行并实现了一系列成就,透过这些成长故事我们似乎发现:理想与现实的鸿沟并非不可逾越,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原来可以同时进行。
“窦相璞:用跳伞教物理的勇敢骑士”
“对学生来说,我们既是榜样也是教练”
“清北毕业的名师其实很像国乒主教练刘国梁的角色,一方面是榜样,督促和激励学生去学习,一方面是教练,我不但清楚地知道你哪里错了,还知道怎么给你提高。”
窦相璞举了一个用“灭霸手套”解决力学问题的例子,当时他正在辅导一位物理只能考二三十分的同学,针对一个比较复杂的液面变化问题,他把其中的五个物理量对应成灭霸手套上的五颗宝石,“我告诉他首先要凑齐五颗宝石,之后找到它们的对应关系,打一个响指就能解决”,最后在满分70的中考里考了63分,得以进入省重点高中,“当学生有了榜样,他只要按照路径去走,结果一定是确定的。”
不过回忆起刚入行时的情景,窦相璞仍觉得狼狈。除了周一到周五的全职工作,周末两天还要上八节课,每节课三个小时,辗转六个校区,学生中既包括西城区第一名这样的尖子生,也有不少提高班的学生。
如此拼命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了解每个人的学习痛点。“因为有高度的老师会告诉学生真正学物理的方法和思维模型是什么。你可以对付着过了中考这道关,那到了高中怎么办?”
另一方面,做老师也是他一直以来埋藏在心底的梦想。如果不是那位曾经带着自己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的物理孙老师的帮助,他很难想象现在的人生轨迹。“物理竞赛里可能很多知识在中考高考都不考,但学完回头看,思维其实是被拓宽了,你开始在一种心智模式里进行正循环,成就感是很大的”窦相璞非常认真地解释道,“而且在孙老师身上我才发现做物理老师是很酷,很聪明的,包括我当年的同桌现在就回到老家当物理老师,其实都是受他影响。”
基于这样的理解,窦相璞很看重学生学习时需要具备的思维高度,他在清北网校的课堂上设计出了一系列充满奇思妙想的物理课程,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正循环。
像初二刚接触物理的同学们,经常因为不了解新学科,不愿意学习新知识,不但会产生对物理的抵触情绪,还在内心里提前做出判定:物理很难,我学不好。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窦相璞会通过学生早前接触的诗词去解释物理概念,减少学生的陌生感。比如讲到物质状态,他会说“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通过开窗后风的汽化吸热,屋子就会凉快起来;讲到尺度,可以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引入;讲到声学,则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讲到折射就可以说,“暗香浮动月黄昏”,学生就在这个过程中将物理概念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到一起,形成整体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窦相璞更关注学习氛围的建立,家庭教育也是学习里的重要一环。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物理小实验,首先将身体靠在墙上,让右腿贴近墙边,之后试着抬起左腿5秒钟。“我跟我的学生说,你就用这个实验和你爸爸打赌,如果他抬不起来,就请你吃一星期牛排,如果他抬起来你就刷一星期的碗”,整个家庭都会因此调动起来。
正如陶行知先生强调的“生活即教育”,窦相璞的“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几乎是同时进行。在他看来,物理教学并不受线上或线下的影响,一旦老师被学生接受并认可,线上的影响力反而更广。
张永福:玩转猜谜的数学大魔王
“被坑是进步的阶梯,满分不是天才的专利”
“小学数学教起来不容易。一旦小孩子觉得枯燥和困难,他立马就放弃。所以我经常出脑筋急转弯‘坑’学生,比如问他们一公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十个里有九个错,紧接着去讲审题的重要性,他们印象就会很深刻。”
在网课课堂上,张永福被历代学生们评为“脑筋急转弯大魔王”。无论是语文历史英语,还是歇后语和字谜,他不光能一下回答出来,也能给出更难的问题让学生们去猜。久而久之,学生们都很服他,也就更愿意上他的课。他会利用很多小技巧,帮助小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像是把应用题里的“甲乙丙丁”替换成“小博、小凯”,把比较难懂的逻辑推理题换成“两个老师比赛吃包子……”的说法,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处改变,可能就会影响学生做题的兴趣。
如果不是初中班主任的家访,张永福也许无法以福建省第8名、高考数学149分的身份考取清华大学,更不会因此认识到老师能对一个人起到的启发意义。从09年毕业到18年创业,他几乎试过了市面上所有流行的教育形式,包括线下班、录播课、讲座、直播课,通过长时间的一线教学,不但体验了各种教育形式的优劣,也以此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论。
他坦承自己是一个“耿直又佛系”的老师,“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我只希望他能坚持学习,不怕困难”,张永福很直白地说,“我不能逼孩子,况且成长是不可逆的,只要他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留下独特的成长印记,这对老师来说应该就足够了。”
姜明慧:穿汉服上课堂的文学才女
“学生永远是最潮的一批人,古风国潮他们都可以瞬间get
“如果你穿了一件和上次不同的汉服,学生会非常敏感地说你变了,会问这是什么朝代的衣服,它的特点是什么,会很明显地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询问。这时候你作为老师的成就感是非常大的。”
时间回到2019年5月,姜明慧老师来到清北网校的第一堂课,她便是穿着汉服出现在镜头前。当时的弹幕区一下被学生们的问题刷了屏,有人说老师真好看,也有人在问老师穿的是什么,一时间显得非常热闹。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关注,充满传统色彩的汉服也为她建立情景,以更亲近学生的方法讲述知识点创造了条件。
“比如讲到穿越回到唐朝的作文,我就会专门挑一款唐朝的齐胸襦裙穿上。又比如衣冠禽兽这个词,我也会通过衣服讲述它的从褒义到贬义的流变过程,因为文臣的袍子上绣着飞鸟,武臣的袍子上绣着走兽,衣冠禽兽其实是说一个人很有出息,但到了明代社会动荡,出现贪官污吏,词义就发生了变化。”
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思考后的产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她总结出网课老师必须要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去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像是在清北网校讲到《聊斋志异》的时候,姜明慧会用自己的护课神兽皮卡丘作为主人公,一边阅读文本一边问他们“走到这个地方,皮卡丘的心里可能是什么感觉?“,这时候学生就会在评论区讨论说阴森、恐怖这类形容词。”他可能以为自己是在玩儿一个游戏,但在玩儿的过程中逐渐清楚了一些答题方法。“
与传统线下教育不同,在线教育的课程设计更突出完整和互动。姜明慧和其他清北网校的教研老师曾推出这样一个假想:如果我们教授的方法正确,内容材料是恰当的,又能吸引他花时间在我们的课堂上,那么我们认为你一定会有进步。也就是说,一名网课老师既要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也要有强大的教研团队支持,才能换来学生的持续关注。
但这远远不够。在姜明慧看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还是停留在方法论层面,要想继续大幅度提升在线教育的进步空间,要从教育理论中寻找合适的理论支持,她说:“传统教育体制内其实有很多有价值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虽然无法直接照搬到线上,但背后的理论一定是通用的。”
在线教育的“天花板”,或许由老师决定
无论是“一跃而下”,将缤纷世界作为教学素材的窦相璞,还是传说中的“脑筋急转弯大魔王”张永福,或是学生眼里的时尚风向标“国潮达人”姜明慧,这些清北网校的老师们身上都有一种无法磨灭的闪光点:将创新视为吸引学生和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
如今,在线教育成为整个教育行业的流行趋势,老师们的创新教学法同样成为在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理论可能已经趋近完善,而线上教学依然有很多待探讨的空间:如何在线上课堂上留住孩子的注意力?怎样通过狭小的屏幕跟学生互动?置身于在线教育的风口,老师们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着全新的方法体系,竭尽所能地挖掘出在线教育的未来潜力。(文章来源: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