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
【慧聪教育网】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收官之年圆满收官的要求,7月15日,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交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经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发展。会议在教育部设主会场,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设分会场。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钟登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部党组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以信息化有效支撑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在线教学,充分展现了十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成效。要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为目标,在全面总结“十三五”工作特别是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面向未来、着眼长远,系统谋划教育信息化发展。
钟登华强调,牢固树立“收官”意识,扎实做好教育脱贫攻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治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保障等重点任务,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完善政策环境、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治理能力。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主持会议。北京、内蒙古、湖北、山东、陕西等5省区市做交流发言。教育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卫通的企业代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全国电教馆馆长会议和全国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工作会议代表列席会议。
---------5省区市交流发言汇总---------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宇辉:增强“四力”,加快首都教育信息化发展
在7月15日举行的2020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宇辉做了《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为首都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保障》的发言。
他表示,为健全领导机制,加大信息化工作统筹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北京市教委专门设立教育信息化处,专项承担教育信息化工作职能,各高校、各区教委也均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机构、人员和职责任务。形成全市统一布局、标准统一制定、建设统一管理、安全统一保障的工作体系。
他指出,近年来,在教育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教委把信息化作为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举措,不断更新理念,全面统筹推进,利用新技术破解新问题、开拓新局面。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提升“组织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必将引发未来教育的深刻变革,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逐步凸显。为加大信息化工作统筹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市教委专门设立教育信息化处,专项承担教育信息化工作职能,纵向与教育部、市委市政府紧密对接,贯彻落实上级部署;横向与市网信办、经信局、公安局等部门密切协同,合力推进任务落实;系统内与职能处室、高校、区教委、中小学统筹协调,强化任务落地;系统外与企业、协会通力合作,多方技术支持。市教委各处室确定一名副处长负责网信工作,专项推进本处室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各高校、各区教委也均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机构、人员和职责任务。形成全市统一布局、标准统一制定、建设统一管理、安全统一保障的工作体系。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提升“谋划力”。出台了《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绘制《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构架图》,明确7项重点任务,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每年年初印发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确保工作定位不偏、重心不移。发挥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的优势,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建立了教育信息化“六大”创新研究基地,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在线教育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组建专班,全面总结“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提早谋划未来蓝图。
三是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执行力”。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过紧日子”的背景下,严格执行《北京市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编制《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标准》《教育大数据共享管理办法》等规范标准,对拟建项目的内容、资金严格把关,避免重复建设、超标建设,确保教育信息化高绩效产出、高质量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信息化项目管理、大数据、网络安全等主要业务制度体系、数据体系、流程体系和检查监督体系,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量化考核、全程可溯。
四是强化理念引领,提升“向心力”。提出了“素养为先、融合创新、优质协同、首善引领”的北京教育信息化工作理念,进一步统一全市教育系统思想。积极推动业务部门树立信息化思维,主动转变理念,以信息化助力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变革。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应用融合创新课题和“智慧校园”融合应用“双百”示范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北京特色的新理论、新模式和新场景。加大区教委、校长、教师的培训力度,整体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积极吸引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他表示,下一步,北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提升“四力”,深入推动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为首都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占峰:以“同频互动课堂”为抓手促进教育公平
在7月15日举行的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占峰做了《以“同频互动课堂”为抓手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报告。
他介绍说,内蒙古自治区在教育云平台上设立了13个专家工作室,以专递课堂形式向学生直播授课,解决了农村、牧区薄弱学校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盟市和旗县以优质学校为主体,以“中心校带教学点”“强校带弱校”的模式,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
他提到,随着内蒙古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但受欠发达区情的制约,教育事业在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城乡教育发展还不均衡,农村牧区教学质量整体偏低等,“同频互动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和学习方式,成为破解这一教育难点的重要举措。为此,自治区狠抓这几项工作:
一是抓网络覆盖,实现“同频互动课堂”应用常态化
把开展学校联网攻坚行动作为乡村振兴和破解农村、牧区教育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予以推进落实,并纳入自治区政府督查事项。教育厅与通信管理局协同配合,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制定攻坚方案和目标,盟市和旗县建立精准台账,基础电信运营商实施提速降费,中小学网络宽带接入率由2018年12月的92%提高到100%,带宽100M以上的中小学由74%提高到96.86%。全覆盖的网络连接和高速稳定的网络品质为“同频互动课堂”提供了保障。2015年开始,自治区专项投入2.5亿元,通过试点探索、示范引领、现场会推进等举措,在全区推进中小学“同频互动课堂”建设与应用。全区有2341所中小学校建成同频互动教室,覆盖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村学校和一半以上的城市学校。
二是抓三级联动,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同频互动课堂”分三个层次组织实施。自治区本级以推进普通高中蒙汉文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区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为主。由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作为名校网络课堂主播学校,九个科目蒙汉授课向全区薄弱普通高中实现全天直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在教育云平台上设立了13个专家工作室,以专递课堂形式向学生直播授课,解决了农村、牧区薄弱学校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盟市和旗县以优质学校为主体,以“中心校带教学点”“强校带弱校”的模式,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
三是抓深化应用,拓展“同频互动课堂”服务模式
全区各级教研部门利用“同频互动课堂”开设“名师课堂”,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开展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2019年,自治区级“同频互动”教研活动共91次,盟市旗县级“同频互动”404次,参训教师数万人。今年上半年已组织4期教研在线学习、6期心理健康培训和18期高考备考指导,参与教师30多万人次。
党中央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目标,这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内蒙古要在“同频互动课堂”前期工作基础上,按照教育部“三个课堂”的工作要求,完善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建设具有自治区特色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体系,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陶宏:在网课中育人,在战疫中成长
在7月15日举行的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陶宏做了《在网课中育人,在战役中成长》的发言。
他表示,疫情期间,湖北省将教育部调度的、湖北现有的、学校录制的,以及其他方面支援的优质资源,集中整合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给全省师生。协调全省4家电视运营商开通中小学学习点播平台,统一编排课表,在12个电视频道每天开设课程80多节,覆盖全省98%以上的地区。
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停课不停学”,完成了教学计划,提升了教育成效,为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做出教育贡献。这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工作。
下好统筹谋划“先手棋”
一是线上教学早部署。1月26日,召开专题调度会,对线上教学进行紧急部署,对中小学、本专科院校和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等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师制宜、因生制宜。
二是复学时间早谋划。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时,提请省防控指挥部及时发布延迟开学通告。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时,综合研判,确定了全省高三年级和初三年级复学复课,以及高校毕业年级和有科研任务学生自愿返校时间。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时,对其他学段和年级复学复课、暑假及秋季开学时间进行了统筹安排。
三是考试招生早安排。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研究并公告推迟有关考试及考试报名工作。高考和中考时间确定后,优先保障高考和中考。目前,省属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扩招计划完成率实现两个100%,全省高考已经平稳顺利结束,各地中考准备也已就绪。
畅通网上教学“保障线”
一是加强资源保障。将教育部调度的、湖北现有的、学校录制的,以及其他方面支援的优质资源,集中整合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给全省师生。协调全省4家电视运营商开通中小学学习点播平台,统一编排课表,在12个电视频道每天开设课程80多节,覆盖全省98%以上的地区。
二是加强运行保障。会同通信管理部门实施助教助学行动,对中小学师生手机流量实行2-3折优惠,对70多万特殊群体学生和教师,每人每月免费提供20G流量包。指导各地采取政府购买等措施,为贫困学生配备电脑、手机等学习终端。
三是加强效果保障。建立巡课机制,厅主要负责同志多次随机抽查、现场指导线上教学。多次下发工作提示,指导各地和学校规范教学内容、缩减教学时长。将12个县、53所基层学校作为联系点,并在基教线成立8个督导组,高教线成立27个督导组,跟踪督导教学工作。
实现育人效果“大提升”
一是激发了爱党爱国热情。各级各类学校注重将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以及负责任大国形象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采取网上升国旗、唱国歌、赞英雄等方式,共同为湖北加油、为武汉鼓劲,感谢伟大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得到充分激发。
二是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全省共有师生1000多万人,超过全省人口的1/6。通过“停课不停学”,培养了学生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指令的守法意识,养成了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的良好习惯,形成了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的行动自觉,为大局和谐稳定做出了教育贡献。
三是推进了教学方式变革。疫情期间开展的线上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线上教学获得的经验,正在改变后疫情时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正成为课堂教学新常态。
他表示,下一步,湖北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巩固在线教学实践成果,努力以信息化加快实现湖北教育现代化。
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为实现职教现代化打造山东样板
在7月15日举行的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做了《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助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发言。
他介绍说,山东省推进学校平台建设,遴选100所职业院校为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在建设升级学校平台上先行先试。全省30所学校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数量居全国首位。加大财政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2019年职业院校投入信息化经费4.54亿元。
山东是职教大省,据介绍,山东省现有中职学校391所、高职院校76所,在校生154万余人。近年来,山东省认真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建设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的目标,积极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职教体系,基本形成了“互联网+”条件下的职教改革发展新模式。
一、抓顶层设计,职教信息化整体推进成效显著
抓好统筹规划,将职业教育信息化纳入全省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实施意见》,一体化推进信息化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抓好政策引导,以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创新为核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抓好考核督导,将数字校园、网络课程、信息化管理等作为职业院校年度考核指标,纳入各市履行教育职责重点督导内容。
二、抓平台建设,全省一体的信息化体系不断完善
推进省级平台建设,实现了山东省职教管理服务平台同国家教师管理和中职学生管理系统的对接,设置74个管理项目,实现了用户数据、流程应用和数据分析的共享共用。推进区域平台建设,指导各市建设职教平台、教学资源库,统筹市域职教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学校平台建设,遴选100所职业院校为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在建设升级学校平台上先行先试,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全省30所学校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数量居全国首位。
三、抓应用创新,学校教学与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创新线上教学应用,建设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网络精品课程1288门,2019年线上开课1.6万门,2020年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发、开放线上优质课程2.8万门,确保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学生线上学习满意度为97.36%。创新网络实训应用,合作推进共享性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面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和网络顶岗实习,各校在思政课和建筑、制造、维修、动漫、旅游等专业普遍应用VR、AR仿真等信息技术开展实训,学生学习兴趣和适应工作能力大幅增强。创新疫情防控应用,开发到校到人的疫情防控系统,对接省卫健委数据形成教育健康码,实时分析监测师生健康状况、返程返校、防疫物资储备等数据,为平稳有序复学复课和疫情精细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抓基础保障,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逐步健全
完善工作机制,组建了信息化工作专班,充实调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了专家智库,完善信息化人才培训、考评和激励制度,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保障经费投入,加大财政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提升“示范校”“品牌专业”等项目的信息化考核比重,2019年职业院校投入信息化经费4.54亿元。确保网络安全,强化主体责任,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通知、处置、通报的闭环制度,确保职教信息化工作有序、高效。
他表示,下一步,山东省将在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进程中,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难题,以智慧校园、优质教学资源、智能实训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打造山东样板、贡献山东智慧、提供山东经验。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借力“大数据”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在7月15日举行的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做了《构建教育大数据平台,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发言。
他表示,陕西省坚持全省“一盘棋、一张网”的思路,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数据融合汇聚体系、科学合理的应用服务体系和可管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出台数据管理办法、建设基础数据交换平台、统一服务门户和身份认证、建成教育大数据决策支持平台等做法,打通汇聚壁垒,构建数据生态。
他介绍说,2019年以来,在教育部的精心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陕西教育系统扎实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从组织保障、数据汇聚、应用创新方面,系统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数据生态建设,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教育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机制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工委书记、厅长任双组长的省级教育网信工作领导机构,设立信息化处作为执行机构,发展研究、数据服务、资源建设等6个中心作为支撑机构,按照“完善环境-拓展应用-深度融合”三段式发展战略,出台《陕西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和《陕西省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等,加强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依托省政府信息化基础环境和运维资源,实现业务与承载分离,建立“全员参与、全程考评、一票否决、滞后追责”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设立省级专项研究课题,引领教育大数据建设和应用科学发展。三是加大投入保障,2019年全省教育系统各级投入信息化专项经费近20亿元,实现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出口带宽100M以上。
二、打通汇聚壁垒,构建数据生态
坚持全省“一盘棋、一张网”的思路,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数据融合汇聚体系、科学合理的应用服务体系和可管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出台数据管理办法,梳理委厅机关业务职能166项,分解业务事项429项,绘制业务流程图458个,打好大数据通联基础。二是建成基础数据交换平台,以业务应用为主线沉淀数据,打通教育系统数据汇聚路径,已汇聚全省教育机构数据2万余条、师生数据近900万条。三是通过统一服务门户和身份认证,实现19类教育业务“一网通办”,建成教育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四是全面梳理建档立卡学生家庭、义务教育段辍学复学、大学生就业等各项教育数据,建成教育大数据决策支持平台,通过多维比对分析,为决策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
三、强化数据应用,打造创新服务
在组织用好中小学学籍等8个部建系统的基础上,立足省情实际,先后建成38个省级特色业务系统,着力打造科学、精准、高效的创新应用。一是打造贫困学生“服务站”。在全国率先建立学生精准资助系统,实现全省50余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快速排查、精准识别、高效资助。二是建成教育管理“指挥室”。开发陕西教育地图,直观展示群众关心的教育发展状况和热点问题,为教育治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撑。构建省市县校四级校园安全防控平台,实现了平安校园、疫情防控的线上督查,安全事件及时预警、快速处置。三是汇集优质教育“云课堂”。汇聚网络教学资源千万余条,向全省师生免费推送,充分保障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学工作平稳有序、线上线下同质等效。教育部将西安市网课推荐武汉市师生使用,线上同步教学累计浏览量达4.19亿次。四是打通城乡帮扶“云通道”。建成资源共享“扶智平台”,开展省级名师专递直播课、结对学校互动教学等精准帮扶活动,实现城乡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学生“同上一堂课”,促进教育公平。
他表示,下一步,陕西将全面学习贯彻主席关于网信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教育部的工作部署和安排,加强组织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发挥优势特色,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现代化,谱写陕西教育网信事业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部分图片、文字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