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应变建设“云”上学校

慧聪教育网 2020-09-28 08:57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中国未来学校2.0行动计划》为探索新时代学校教育变革指明了方向,面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命题,潍坊高新双语教育集团将看向未来的目光放回当下,将迈向未来的初心放在云端,积极作出改变:开发“云课程”、构建“云课堂”、实施“云管理”、开展“云教研”、落实“云评价”,构建“教学管评研”五位一体“云校模式”,通过平台建设、技术应用、空间提升等一系列举措,创生信息化育人环境,促进教师人人成为新时代的创客教师,实现教育对学生优势智能的尊重,撬动一所线下实体学校和“空中云校”的并行建设与发展。

改变一:

平台建设嵌入顶层设计

在这个技术变革的新时代,教育需要坚守,更需要创新。让学习无时无处不在发生的教育生态,将会成为未来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仅是政策驱使,更是教与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首先,学校成立以信息化自主发展项目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将云平台建设纳入顶层设计工作,采取线上线下头脑风暴的形式,透彻研究平台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云平台空间学校门户中设置了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安全维稳、教师成长、体卫艺工作等14个学校重点工作内容模块,根据干部分管工作,制定学校空间维护、更新、管理、评价机制,实现线下工作、线上呈现和工作数据化、可视化的效果。

其次,学校、教师、班级、学生四大智慧空间在学校门户合理布局,有效链接,发挥部门干部、教师、班级、学生之间互访互学的便捷功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创、共用;云平台空间数据及时更新,真正实现了评价的过程性、可视化。

云平台网络空间的有效应用,把实体学校“教学管评研”的模式移动到云上。学校用技术推动课程建设和课堂实施,从而促进智慧校园的建设。

改变二:

技术应用助力空间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直以来,学校致力于实施智慧校园的建设,依靠教育装备的支撑打造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泛在化学习环境。

一、通过高端的设备配备,保障学生个性化学习

近年来,学校共投入资金2121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其中物理空间造价1780万元,虚拟空间投入341万元,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信息化学习需求。

高度现代化的装备技术陆续列装,建成了以编程课程、3D打印课程、动漫课程、机器人课程、VR课程为核心的学乐创客工厂;数字化实验室、探究实验室等学科教室一应俱全,由单一的上课拓展为上课、读书、实验、讨论、探研等多种功能,为学生混合型学习模式再造提供保障。

二、依托云平台建设,实施资源的泛在化存储

学校依托区本优势,实施未来教育云平台建设与应用,开展学习资源虚拟重建,有效地撬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变革。

一是开展资源库层级建设。组织教师开发课件、教案、任务单、微视频等优质课程资源上传到个人空间并进行发布,审核后形成学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对音乐、体育、美术三学科,采取线下统一开发课程资源,线上统一推送的方式,构架起集团大学科课程。

二是开展班级资源层级建设。建立班级资源阵地,实施定时、定人、定量传送,内容涵盖教学、活动、评选、少先队、文化等系列活动,班级下设个人空间建设,将学生的成长足迹进行“微视型”的呈现。

三是组织开发“微视频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极简教育技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小方法录制时长15秒左右微课,上传至教学资源库并通过课前导学推送给学生,助力学生的学习随时随地发生,教师也可以通过学校资源库进行学习,实现了“空中对话”。

四是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盘活集团内部优质资源,建立区域网上优质课程共享平台;组建“高校专家空中课堂”,接受鲁东大学、潍坊学院、深圳高校等专家远程培训,实现优质资源辐射效力的更大化,全面创设良好的数字化学习服务环境。

改变三:

网络直播创生育人环境

“云校”建设初期,将直播与课程建设、课堂建设、学生培养、学校活动课程等结合起来,形成学校的特色活动直播课程,使“直播”走进师生家长,成为他们熟悉、认可的学习交流方式。

抗击疫情期间,依托未来教育云平台建设与应用,在两年多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基础上,学校积极构建“教学管评研”五位一体“云校”模式,有效地撬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变革。

一、空中课程,指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11055节网课,1710节自习监课,链接线上和线下,聚焦学科课程开发,实施全科课程防疫!

从1月31日到5月底,4个月的时间,立足学科素养,坚决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每个年级形成网络课程指导手册,开设防控疫情健康、亲子同行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病毒研究小课题、全科阅读、德育心理疏导、校本活动等“十个一”专栏;开展网上劳动节、网上体育节、网上经典诵读、网上整本书阅读、网上书法展、网上书信、网上六品征文等一系列活动课程。

“空中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指向学生素养提升、品德引领、习惯养成,充分体现了学校全天生活皆教育的理念。

二、空中课堂,指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每一节网课,教师运用人人通平台课前导学板块推送学习任务单,明确要求;课中指向关键问题的解决,教给学生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方法;课后运用平台功能进行个性化指导,围绕达成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方法,最终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百个微课小视频围绕不同学科某个知识点或小方法展开引导和讲解,不同兴趣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自主地、有选择性地使用,助力了学生素养提升。

三、空中教研,指向教师成长的专业性

借助“空中课堂”的开展,学校加大线上教研力度,采取培训式、专题式、德育专题等多元形式,引领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达成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互相交融的状态。

四、空中评价,指向学校师生管理的有效性

一是管理工作及时性评价。基于高新教育部门推动未来教育云平台工程,学校在云空间开设了14个模块作为线下管理工作的云上展示,云平台数据更新可视化功能,实现了管理部门工作的日常评价。管理干部线下工作状态,借助线上数据得到有效评价,所有干部教师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比先赶优。

二是教师成长赛事评价。本着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管的原则,学校开展线上全员赛课,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云课堂系列金点子案例评选活动,在“成长原点”和“被发展”之间寻找教师成长的实践探索张力。学校通过信息技术大比武,促进了信息时代的教育生态重构。

三是学生成长个性化评价。班级人人通平台的开发和应用,结合习惯养成、活动广场、实时监测、发起讨论等活动产生的系列数据,帮助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实现了对学生全面、个性化的评价,为学生精准服务提供了依据。

五、空中管理,指向交互共享的智能性

学校依托教育云平台自主研发的教学管理平台和教学资源平台,集合了公文流转、考勤、人事管理、工资管理、会议管理、物资维修以及教学管理和教育资源共享等众多功能,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视频会议系统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空间等成本,实现了上传下达沟通交流的高效便捷,让管理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

改变四:

累累硕果见证成长足迹

一、学校层面

“云校”建设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师生面貌整体改观,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办学质量更加优良,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校获得首批“潍坊市创新教育示范校”“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省级课题“基于‘停课不停学’的中小学网络课程开发和质量保障机制研究”成功立项,省级课题“基于新技术装备的教学实践研究”顺利结题;获得市区技术类政府成果奖5项。

二、教师层面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质的转变,教师由原来单一的线下教学方式转为现在线上线下无缝隙的教授学生,由原来的抵触信息技术到现在的熟练使用。例如:复学已久,学校三年级2班的老师们依旧通过网络直播,跨国给因疫情滞留美国的一名学生上课,这件事感动了学生家长,温暖了师生,引起省市级多家媒体的关注,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教师专业发展加快,很多成为国家、省、市、区信息技术系列活动的标杆教师。

三、学生层面

学生在校内校外生活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积累和感受;在丰富多彩的学科教育和云上课程引领下,不断扩展着开拓创新的逻辑思维,学生身上的创新特质慢慢呈现出来,成为学校技术成果的优秀代言人,为学校赢得了一项项殊荣。在多项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区级453项,市级136项,省级62项,国家级别10项。双语学子身上独有的自信、阳光的个性在社会上得到认可。

我们坚信:“做好当下,就是面向未来。”我们会一如既往地通过思想引领与教育行为,赋予师生立足当下的关键技能和核心素养,去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