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会计学院“红色根脉永相传”实践队赴咸阳市乾县开展社会实践
在抗战胜利80周年、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之际,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决策部署,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红色根脉永相传实践志愿服务队在指导老师薛晓轩、吕冰倩的带领下赴咸阳市乾县灵源镇市兴村,开展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怀揣着对红色文化的敬仰与服务乡村的热忱,围绕五个特色主题,在乡村大地上留下了青春的足迹,让红色根脉在实践中得以传承与延续。
一、慰问抗美援朝老兵,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实践队首先来到了抗美援朝老兵的家中。岁月在老兵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但当他讲述起当年在战场上的峥嵘岁月时,眼神中依旧闪烁着坚毅的光芒。队员们围坐一旁,翻看着《敬献老兵--献给抗美援朝老战士》纪念册,认真聆听着老兵讲述枪林弹雨、保家卫国的故事,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老兵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诚之心,让队员们深受震撼。桌子上摆放的一枚“入党50周年”勋章,那是对老兵忠诚于党的最高褒奖。通过此次慰问,让队员们在可感可知的榜样中,读懂“爱国”二字的千钧分量。红色基因于大学生志愿者与抗美援朝老兵间薪火相传,爱国情怀亦将跨越代际,永续绵延。
二、薪火相传话初心,情暖桑榆颂党恩
在活动中,实践队深入乡村党群服务中心,与老党员们促膝长谈。老党员们结合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饱含深意地分享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深刻地鼓励队员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不断追求进步,要树立远大目标,珍惜当下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此外,在薛晓轩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与老党员共同重温入党誓词。
此次慰问,在老党员“一颗红心永向党”的人生故事里,读懂了“坚守”二字的分量,信仰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血脉的担当。全体队员表示,将以老党员为标杆,把“党有号召、我必行动”的赤诚融入青春奋斗,在乡村振兴、基层服务等实践中践行“请党放心”的誓言,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征程中焕发光彩。
三、反诈宣传进乡村,三下乡情暖人心
结合专业特色,实践队开展了反诈宣传活动。队员们逐户走访村民家中,向村民们发放反诈宣传单,讲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针对老年人容易受骗的特点,队员们重点讲解了保健品诈骗、冒充亲属诈骗、网络兼职刷单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等案例,提醒他们提高警惕,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村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宣传非常及时和必要,让他们对诈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反诈知识,以后一定会提高警惕,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四、爱国故事进乡村,爱心陪伴助成长
为了让村里的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实践队进入咸阳市乾县灵源镇市兴村中心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充满温情与爱国教育意义的活动。指导老师薛晓轩担任主持人。活动现场,杨雅萍同学生动地讲述毛泽东、周恩来等英雄人物故事以及黄文秀等道德模范典型,带领小朋友们身临其境地走进他们背后的故事。随后通过问题和互动的方式引出了什么是优秀品质,并与他们一起探讨培养优秀品质的方法途径。在本次活动中,队员们化身红色故事的宣讲者,将品质培养与红色思想融为一体,把道德模范和感人故事带到了课堂中。孩子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红色文化,了解到了祖国的光辉历程,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
五、踏乡路为老留影,践初心传递温情
在村干部的带领和协助下,实践队深入走访村中老人的家中,队员们带着相机,为他们拍下一张张温馨的照片。有的老人穿上了自己最好看的衣服,有的老人与家人一同合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照片不仅定格了老人们的美好瞬间,也为他们留下了温暖的记忆。虽然此次活动到此落下帷幕,但是百千万张笑脸活动仍在继续。红色根脉永相传实践志愿服务队将持续用爱心传递温暖,用实际行动践行爱老敬老的社会责任,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此次实践活动的开展,同学们既是传播者又是受益者。在乾县灵源镇市兴村的实践中,同学们用脚力踏遍振兴热土,以眼力捕捉时代脉搏,凭脑力解析乡村课题,借笔力书写青春答卷。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精神,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誓言在服务“国之大者”实践中回响。
文案:杨佳静 葛嘉欣 刘思源 惠云鹤
图片:杨佳怡 杨雅萍
指导老师:薛晓轩 吕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