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把握时代特点 推进融合教育

慧聪教育网 2020-10-13 08:55 来源:中国教育报

【慧聪教育网】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大变局中,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融合。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思想性、针对性,就必须充分把握好融合这一时代特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云南大学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通过推进融合教育,不断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新途径、新做法。

推进能力与人格的融合。“教书”与“育人”从来就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着力构建知识探究、能力提升、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教”到“育”的转变。一是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二是始终坚持全面发展,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推进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当前,学校与社会的发展日益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责,历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学校始终坚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融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一是着力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基地、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教师国情调研基地建设,完善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传播基地、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展厅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形成了校内实践、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育人空间得到有效拓展;二是在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云南大学“理解中国”系列计划。通过开展阅读计划、社会观察、调研服务等多种方式,抓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国家观和学术观形成的关键环节,切实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中国,认识现实中国,把握未来中国,建设当下中国。2019年,云南大学“理解中国”调研服务彩云南项目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名单。

推进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学校始终坚持推动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发展,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新的教学内容,有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和科学的殿堂。一是实施教研室振兴计划,在思政课教师中全面落实集体备课制。将集体备课作为一种变个体学习为共同学习的深度学习活动、一种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新的教学内容的科教融合模式、一种人才培养或人才成长的传帮带机制加以切实推广。同时通过将教研室建设与集体备课制度有机结合,使教育者先受教育落到实处,以组织开展学术研究、集体备课、实践教学等方式,有效提升思政课“三进”效果。二是主动承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摆脱贫困》《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等重要文献非通用语多语种的翻译推介工作,组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理论与实践”重大项目攻关,形成了一批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新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推进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学校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全面提升育人成效。一是将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抓总工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重点学科,将思想政治课作为“第一课”来抓,不断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二是进一步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着力促进学科体系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贯通融合,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增强理科生的人文素养和文科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具有批判精神、独立思考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跨学科知识和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

推进教师与学生的融合。面对知识大爆炸,我们已知的越来越少,未知的越来越多,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学校始终将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作为重点,不断推进教师与学生的融合。一是牢固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建立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新型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学生所思所想,适应学生所需所求,不断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二是大力营造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良好氛围,既实现了教学相长,又切实做到教书和育人、言教与身教的有机融合。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达到师生双方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总之,通过把握时代特点,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9年,学校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下一步,云南大学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