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培选用”结合 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
【慧聪教育网】近年来,东营市积极探索师资培训和名师名校长培养新路径,在分层培训、人选培养、工作室建设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市级名师名校长建设体系逐步完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一、分层式培训赋能教师校长,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做好人选储备。
一是实施“教师梯级培养”战略。近年来,东营市教育局根据《东营市教师梯级培养实施意见》,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起了“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教育名家”五级培养平台。根据教师发展梯级,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先后举办名师专业提升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专题培训班10余期,培训梯级人选近4000人次。
二是探索分层式校长培训模式。为把握校长成长周期的每个重要节点,通过培训学习加速校长的专业化发展,东营市教育局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面向新任职校长、副校长开展任职资格培训,帮助他们初步理清工作思路,构建起履行校长职责的理论认知体系;面向年轻骨干校长开展能力提高培训,帮助他们提升自己对学校发展进行整体设计和预期规划的能力;面向任职多年、已形成办学特色的优秀校长开展高级研修,帮助他们将办学实践总结、反思、提炼,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实施“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名师名校长队伍。
一是严格条件、标准,确保建设工程人选质量。东营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印发《“东营名师、名校(园)长”建设工程方案》,明确了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的推选标准,既有年龄职称、工作业绩、荣誉表彰、课时量等硬性条件的要求,又看重教育思想、师德修养、教学经验、教科研水平等软指标的考量。比如,名师推荐人选要具备一级教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获得过市级以上教学能手等称号;有足够的课时量;教学业绩突出、取得过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等等。名校长推荐人选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清晰,任职学校在本市内有较大影响;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治学严谨,在师生中有较高威望等。
二是个性化特色培养,助力建设工程人选成长。为了给名师、名校长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东营市财政以5年为一个周期,每周期给予“东营名师”“东营名校(园)长”一定专项补助经费。在充足经费的保障支持下,“东营名师、名校(园)长”建设工程高效推进,培训学习、实践反思、研读理论、实验研究等措施落实落地,一大批名师名校(园)长在全省、全国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截至目前,我市名师名校长及建设工程人选中有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2人入选齐鲁名师名校长及建设工程人选。
三、设立“名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作用
为进一步发挥名师名校长辐射、带动和增值作用,东营市教育局印发了《东营市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启动建设了第一批东营名师工作室60个,后又增加建设了第二批东营名师工作室47个、东营名校(园)长工作室9个。工作室主持人由名师、名校(园)长担任,工作室以主持人姓名命名并挂牌,设在其所在单位。工作室其他成员由6—10名相同学科的教师或青年校(园)长组成。工作室可根据实际,聘请有关高校、知名学校和教科研机构专家1-2人担任工作室导师。工作室实施五年一个周期的培养计划。
为加强工作室建设管理,东营市教育局印发了《东营市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近年来,东营市教育局为年度考核合格的工作室拨付经费542万元。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名师、名校(园)长的带动下,充分发挥经费使用效益,组建起了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共同体,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学校发展为主阵地,促进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对全市教育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首批59个工作室为例,工作室主持人中有14人在工作室建设期间被评为正高级教师,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省特级教师等省、市级以上综合荣誉29项;公开发表论文94篇,出版著作15部;作为主研人员,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市社会科学成果奖16项;讲授县级以上示范课125节,在县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活动中作报告138次。工作室成员共有759人,工作室建设期间,工作室成员共获省、市级以上荣誉282项,其中5人成长为齐鲁名师,9人成长为东营名师,67人成长为东营市学科带头人,169人成长为东营市教学能手;公开发表论文425篇,获部级优课8节,省优质课一等奖7节,市优质课一等奖42节。工作室组织市外培训130余次,培训近1000人次。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主研省级课题68项,市级规划办课题40项。